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不久重新统一全国。突厥统治者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各个割据者手中勒索财物了,因此趁此时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东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乃领兵而退。
这次紧急情况加强了太宗与突厥决一死战的决心。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始终坚决主张反击突厥。两年前,由于突厥严重进扰,唐高祖李渊曾听从臣下建议,打算放弃长安,另建新都,李世民坚决反对。同年突厥颉利和突利二可汗进犯幽州,李世民曾亲与对阵。“便桥之盟”后,太宗进一步加紧备战。他亲自垂范练兵,每日“引诸卫骑兵统将等习射于显德殿庭”,于是“士卒皆为精锐”。而此时国力逐渐强盛,反击突厥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于是,贞观三年冬,李靖和李? 的六路大军,拉开了唐代与突厥30余年战争的序幕。唐太宗的决心是剿灭突厥,彻底消除内地遭受的祸患。唐代对突厥的战争是分两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先灭东突厥。贞观四年正月,李靖出奇制胜,在定襄大败突厥,颉利逃窜,李绩业在白道截击,降其部众五万余人。两将又督兵疾进,大破敌军,颉利西逃吐谷浑,途中被俘。时值当年三月,东突厥灭亡。慑于大唐天威,“西北诸蕃,咸请上(太宗)尊号为天可汗”。颉利俘献京师后,太宗赐以田宅,授右卫大将军,几年后死于长安。 第二阶段对西突厥的战争,是在唐高宗时期完成的,伴随着唐与西突厥对西域的激烈争夺。唐初,西突厥势力极盛,“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对唐朝形成严重威胁,并阻碍着中西商业交通。 从太宗起,唐朝就开始了打通西域的斗争,贞观年间降吐谷浑、平高昌、讨焉耆、征龟兹,西域震骇,中西商路复通。此时西突厥首领为阿史那贺鲁。他曾因突厥内争失败而归附唐朝,受封左骁卫将军,参与征龟兹之战,太宗死,贺鲁即起反心,自号沙钵罗可汗,建牙帐于千泉(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与唐为敌,数扰西域。唐与之力战多年,逐个击破其联盟或附属各部。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平西突厥最后一战开始。唐军由大将苏定方统辖,兵分南北两路,合击阿史那贺鲁,激烈的战斗接连不断,天降大雪,平地深二尺,唐军踏雪兼程追敌,士气高昂,阿史那贺鲁战败跳伊犁河逃往石国(今塔什干),被当地人擒获,送与唐军。西突厥自此灭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