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的过程中,因病去世,他的离世如同一颗星辰的陨落,让人惋惜不已。窝阔台即位,接过了成吉思汗的旗帜,继续引领蒙古帝国前进。同年,西夏灭亡,这个曾经顽强抵抗的国家,最终也无法阻挡蒙古帝国的铁蹄。1234年,窝阔台灭金国,蒙古帝国的版图再次扩大。
蒙古国总统恩赫巴雅尔接待卞洪登博士率领的代表团 1235年至1242年,窝阔台组织大军开始了第二次西征。蒙古大军挺进俄罗斯,攻下莫斯科,开始向欧洲进攻。1241年,蒙古军在波兰和日耳曼军队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统帅拔都率军打进匈牙利,踏入威尼斯,蒙古国疆土进一步扩大到东欧。然而,同年年底,窝阔台去世,蒙哥即位,拔都率军返回。此次西征,蒙古大军征服了俄罗斯,侵入波兰、匈牙利和其他地方,他们的威名甚至一度让英国人不敢出海,德国上下为之惊恐,欧洲大陆一片惊慌,谈蒙色变。 1247年,吐蕃投降,吐蕃国亡。1253年,大理也被蒙古帝国灭亡。1253年至1260年,蒙古发动了第三次西征,这是一场震惊伊斯兰世界甚至令欧洲胆颤的征伐。大军进入西亚和南亚地区,一路打到地中海的塞浦路斯。 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不仅展现了蒙古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更体现了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的卓越领导才能和远见卓识。他们一直打到非洲埃及的西奈半岛,并且征服了整个阿拉伯半岛,成立了伊利汗国。他们穿越了沙漠,翻越了高山,一直打到地中海的塞浦路斯,仿佛是想要将整个世界都纳入蒙古帝国的版图之中。
蒙古包文化遍布全球 然而,就在这个时刻,大汗蒙哥去世,主将旭烈兀率军返回蒙古国,第三次西征结束了。1260年,忽必烈即位,他是一位明智而英明的君主。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迁都北京,这标志着蒙古帝国变成了中国朝代更迭的新阶段。1276年,忽必烈灭南宋,1279年,元朝最终统一了五代十国分治的中国。 到了1280年,由忽必烈整合南宋、金国、西辽国、西夏王朝、东夏王朝、吐蕃、大理和蒙古帝国,最终形成了中华大元盛世。元朝的面积达到2200万平方公里,北达北冰洋,南到印度尼西亚,东到朝鲜,西到尼泊尔。大元帝国最强盛时,随着镇守俄罗斯的金帐汗国和经略中亚的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归顺,以及伊尔汗国的称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抵达太平洋、地中海、印度洋和北冰洋,控制面积曾达到约4400万平方公里。历史上再也没有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 二、元朝最远最南征讨至印尼爪哇岛 1292年,忽必烈命史弼为主将,亦黑迷失、高兴为副将,率领千艘战船、万余船员和五千兵士从泉州出港,浩浩荡荡地向爪哇岛出发。在战前忽必烈强调此次出征是军国大事,诸将可以便宜行事,不必时时上奏。登陆后,先在岛屿上驻扎下来后开战。 此战过后,元军定下终极方略,史弼、高兴、亦黑迷失分带一路,在三月十九日在答哈会师,一起征讨信诃沙里。元军进攻贾亚卡特望驻扎的葛郎,贾亚卡特望带着十几万大军前来抵挡,自卯时至未时进行了三场大战,信诃沙里军被斩首五千多级,几万人溃逃然后淹死在河里。贾亚卡特望见抵抗无望,一天不到就决定投降。
卞洪登博士和第一任蒙古国总统在一起 史弼接受了他的投降,并且派使者招抚其他岛屿的小国,想要它们都向元朝称臣纳贡。然而克塔拉亚萨此时露出了他的獠牙,准备背刺元军。在元军准备留下200人驻守岛上,大军回程的路上,克塔拉亚萨带着军队对元军发动突然袭击。元军猝不及防,经过一番遭遇战,死伤三千余人才击退了满者伯夷军队。剩下来的人难以对满者伯夷发动反攻,于是只能带着船队返回元朝。另一支船队被季风刮到了澳洲。 不管哪方的史料记载为真,元军此次征讨本来是想趁机控制爪哇岛,结果被心机深沉的克塔拉亚萨当了一回工具人,扫灭了政敌后就被满者伯夷反戈一击,忽必烈大怒,对主将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是还没等派军报复满者伯夷,忽必烈就驾崩了。 而克塔拉亚萨知道自己打不过元军,加之从缅甸上来的元军骚扰西爪哇,赶紧遣使修复关系。新即位的元朝皇帝鉴于跨海远征过于耗费人力钱财,满者伯夷也表示臣服,于是接受了克塔拉亚萨的请求。此后两国的关系成为了友好的朝贡关系,直到元朝灭亡。 三、航海世家澉浦杨氏对元代进军印度洋的贡献 笔者走访阿拉伯各国
元代是航海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正是在元代,产生了一位杰出的航海家——杨枢。他的事迹,主要见于黄溍的《松江嘉定等处海运千户杨君墓志铭》,现摘引如下: 大德五年,君年甫十九,致用院俾以官本船浮海。至西洋,遇亲王合赞所遣使臣那怀等如京师,遂载之以来。那怀等朝贡事毕,请仍以君护送西还,丞相哈刺哈孙答刺军如其请,奏授君忠显校尉、海运副千户,佩金符,与俱行。以八年发京师,十一年乃至其登陆处曰忽鲁模思云。是役也,君往来长风巨浪中,历五星霜。凡舟楫、糗粮、物器之须,一出於君,不以烦有司。既又用其私钱市其土物白马、黑犬、琥珀、葡萄酒、蕃盐之属以进,平章政事察那等引见宸庆殿而退。方议旌擢以酬其劳,而君以前在海上感瘴毒疾作而归。至大二年也。 叙利亚大使接待卞洪登博士率领的团队 阅七寒暑,疾乃间。寻丁陆夫人忧。家食者二十载。……泰定四年,始用荐者起家为昭信校尉,常熟江阴等处海运副千户。居官以谦介称。被省檄,给庆绍温台漕輓之直,力划宿蠹培尅之弊,绝无所容,天历二年部运抵直沽仑,适疾复作,在告满百日,归就医于杭之私癣,疾愈剧,不可为,俄升松江嘉定等处海运千户,命下,君已卒,至顺二年八月十四日其卒之日也,享年四十有九。” 世界布里亚特蒙古人大会主席孟可和卞洪登博士在一起 伊朗企业家联盟主席A Mohammadpour.Lima介绍了伊朗的招商投资环境 以上文献中所载杨枢事迹,早已为研究者所熟知。但其中不少问题,仍有待深入探究。 由以上文献可知,杨枢曾两度出海作长途航行,第一次在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出发,所到之处是西洋,归国应在大德八(见下)。第二次在大德八年(1304年)出发,十一年(1037)到达忽鲁模思,然后返航归国。元代所谓“西洋”,有两个不同但又互相联系的概念。一个是地区概念,从元代起,中国文献中伊将过去统称为“南海”的广大海域,分称为东洋、西洋。西洋指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西岸起,向西直抵印度洋的广大地区。另一个是国家概念,西洋国即位于印度次大陆东南部的马八儿国。马八儿国之所以又被称为西洋国,很可能因为它是西洋地区最大的国家。忽鲁模思—作忽里模子,是波斯湾内的重要港口,今译霍尔木兹。 四、马可波罗记录印太航线全过程 元朝马可波罗时期的航海图 元朝统一以后,海上航线有显著的发展。著名旅行马可波罗奉忽必烈之命,和其他使臣一起,护送阔阔真公主由海路前往伊利汗国。马可波罗一行的登陆处和杨枢的第二次航行一样,也是忽鲁模思。马可波罗一行使团的航行,说明由中国到波斯湾的航线,在当时已为人们熟知,否则这个负有重要使命的使团,不会冒险走这条海路。而马可波罗一行航行的成功,表明中国海船具备直航波斯湾的能力。杨枢的两次航行,走的正是前人已经开辟成功的航线。中国海船向南航行,必须依赖信风,“去以十一月、十二月,就北风”在航程中间,还须在某些地区等侯信风,才能继续前进。也就是说,海上航行必须是阶段性的,而不能持续进行。这就是马可波罗一行费时二年多的原因。杨枢第二次航行,来回“历五星霜”,其速度和马可波罗一行也是相近的。这一事实,也足以说明这条航线是相当稳定的。
杨枢两次远航的成功,使他得以跻身元代著名航海家之列。元代航海事业比起前代来有很大的发展,但从事返一事业卓有成就而姓名可考者为数不多。比较突出的如杨廷璧,在忽必烈时代曾四次出海,到达马八儿(印度东南),俱蓝(印度西南)等地。又有畏兀儿(今称维吾尔)人亦黑迷失,“屡使绝域”,到过马八儿,僧迦剌(今斯里兰卡)、爪哇(今印尼爪哇岛)、占城(今越南南部)等地。⑦杨廷璧、亦黑迷失都是奉命出使的官员。元代中期又有汪大渊、“当冠年,尝两附舶东,西洋”,⑧他根据自己见闻撰写的《岛夷志略》一书,是关于元代海外交通的珍贵文献。《岛夷志略》中记录了阿剌伯半岛某些地区的情况,但却缺少关于波斯湾内各地区的记载。杨枢出海的次数不如杨廷璧和亦黑迷失,但航行目的地之远,超过了以上二人。汪大渊的身份缺乏记载,很可能是商人。和杨枢一样,汪大渊也曾两次远航。而且到达地区之多且远,超了杨枢。但杨枢在航行中是以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身份出现的,完全有理由称为航海家,而汪大渊在航行中地位和作用目前是无法断定的。总之,杨枢年仅十九便出发远航,在海上与“长风远浪”搏斗达十年之久,后来又一度从事国内海运,他的活动,不仅在元代航海事业中可以称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即使在整个中国古代航海史上,亦有其一定的地位。 五、伊利汗国向大元忽必烈称臣繁荣了印度洋航线 卞洪登博士考察伊利汗国遗址 杨枢的两次远航,都与“亲王合赞”有关。“亲王合赞”是伊利汗国的第七代汗。蒙古国蒙哥汗二年(1252年),命“旭烈征西域素丹诸国”。旭烈又作旭烈兀(1217-1265年),是蒙哥与忽必烈的同母弟。他奉蒙哥之命,率领大军远征阿母河以西各国,占领了以今天伊朗的中心的广大地区。蒙哥汗去世(1259年),他便留在当地,建立汗国,自称伊利汗,这个汗国也就称为伊利汗国。旭烈兀承认忽必烈为全蒙古的大汗,历代伊利汗与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保持联系,常有使节往来。伊利汗国的第四代汗阿鲁浑因妻子去世,派人向元朝皇帝忽必烈提出请求,选派一位和亡妻同族的女子嫁给作妃子。阔阔真公主被选中,并在马可波罗等护送下远航异国。1293年,阔阔真公主到达时,阿鲁浑汗已死,阔阔真便按蒙古习俗嫁给了阿鲁浑之子合赞,当时合赞是镇守边陲的藩王。过了两年,合赞登上了汗位(1295-1304年)。合赞汗是伊利汗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一位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所建树。为了争取本地居民的支持,他宣布自己和汗国境内的蒙古人都改宗伊斯兰教。但这并没有影响伊利汗国和元朝之间的关系,双方仍时有交往。
根据波斯文献记载,1298年,合赞汗派遣使节前往中国,向元成宗贡献珍宝异物。使臣留中国四年,回国时,元成宗厚赐之,“并以答书及蒙哥汗时代以来旭烈兀应得之岁赐付使者,遣官一人送使者回国”。大德五年杨枢开始第一次航海。他在西洋遇到合赞汗的使臣那怀一行,应是大德六年或七年(1302-3年)。从时间来看,那怀等显然是上述使臣回国后派出的。而那怀一行到达中国,则已是大德八年的事。据元朝官方记载,大德八年(1304年)七月,“癸亥,诸王合赞自西域遣使来贡珍物。”合赞所遣的“使”,只能是那怀一行。也正是大德八年,元朝政府设置了“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打捕鹰房诸色人匠都总管府,秩正三品,掌哈赞大王位下事,……官吏皆王选用。”这个机构的设立,显然是那怀一行朝贡的结果。蒙古制度,宗王在中原各有分地、封户。旭烈大王在蒙哥二年领兵出征,在丁已年(蒙哥汗七年,1257年)分封时,他的名下“分拔彰德路二万五千五十六户”。分封的人户要向受封者交纳丝,作为贡赋。受封者一般都设置机构,对封户进行管理。旭烈兀及其后裔远在西域,他的封户所纳贡赋,便由元朝政府代为收存。上述1298年来华使臣返国时带回的历年“岁赐”便应包括封户的贡赋在内。元朝政府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承认原有的分封继续有效,所以才会有大德八年设置专门管理机构之举。这个机构的设置,无疑有助于元朝与伊利汗国之间臣属联系的加强。因此,大德八年那怀一行来中国,是双方关系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杨枢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六、元代印太航线造就了多位航海家 伊朗大使馆接待卞洪登博士率领的代表团 元代的航海事业,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以贸易为主的国际航运,向东抵达日本、高丽,向南前往东、西洋,包括今天的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远至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的东北部。总而言之,由于元朝与中东伊利汗国的海运联系,造就了元代航海事业的成就,为此后不久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卞洪登博士与苏丹大使在一起 在考察元代航海活动时,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注意,即便是若干从事航海事业的家庭的出现,除了澉浦杨氏之外,曾经引起中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泉州商人蒲寿庚,便是最著名的一个。蒲寿庚的祖先,应是阿剌伯人,原居广州,至蒲寿庚之父蒲开宗,始定居于泉州。在南宋末年,“寿庚提举泉州市船司,擅蕃舶利者三十年”。 卞洪登博士和伊拉克大使在一起 元代几个航海家族的发家途径各有不同。蒲寿庚原是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南宋末入仕,入元后更得高官。杨发、沙不丁则因担任管理市舶的官职,然后致富,掌握大量海船。朱清、张瑄又是另一种类型,他们以海盗起家,归附后主管海运,兼营海外贸易,积累大量财富。一由商而官,一由官而商,一由盗而官、商兼举。尽管途径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在他们的发家过程中,都有家族成员充任市舶或海运的高级官员。已经拥有财富的商人需要官职来保障和扩大自己的财富,拥有官职的则可以利用权势来获取钜额的财富。可以说,占有航海事业中的重要官职这一特殊政治地位,是这几个家族发家和发展的关键。一旦政治上失势,有关家族就会失去其显赫的地位,朱清、张瑄便是最典型的例子。元代这些航海家族,并非新生产关系的代表,仍是封建政治、经济关系的产物。 在上述几个航海家族中,蒲寿庚、沙不丁都是回回人,另一个记载不多的泉州大商马合谋但的,无疑也是回回人。回回在元代指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突厥人、波斯人和阿剌伯人,是四等级中色目人的一种,以善于经商中著称。蒙古大汗、贵族依靠他们经商牟利。有不少人因此得以进入仕途,得到重用,“这种亦商亦官,以商为官的情况,是元代回回人的一个特点。”元代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中,有许多回回人,而管理市舶的官员中,回回人也占重要地位,沙不丁便是最好的例子。在海运管理方面,回回人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元代航海事业的发展,与回回人是有密切关系的。这方面还须作深入的探索。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