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1  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矿区位于白沙县牙叉镇西约35公里,距金波农场南6公里,属白沙县金波乡管辖。矿区详查区范围:东经109º09΄20˝~109º10΄00˝、北纬19º09΄45˝~19º10΄45˝,面积约2.20km2;《报告》提交的资源/储量范围内,经矿权分立后,确定保留的探矿权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09º09΄15˝~109º10΄00、北纬19º09΄45˝~19º10΄15˝,面积为1.22km2

矿区中有简易公路(金波乡如翁段)经过,金波乡有水泥公路至阜途与白沙溪的主干公路相接,还有简易公路与昌江县相连。从矿区至西线高速公路邦溪出口直线距离约25公里,可通往海口市及全省各市县。向南有东方市八所港内具有可容万吨级轮船的位,年吞吐量376.8t,水路往湛江520km,往广州930km向北有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洋浦港,具有可容万吨级轮船的3个,年吞吐量超100t 。海南西线铁路从矿区西部通过,装运条件优越。总之,矿区有公路与港口、火车站相连,矿产品可经水路及铁路运往全国各地,矿区交通条件极为便利(图1.1)。

现探矿权人为海南康才矿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有限公司。

 

 

 

 

 

 

 

 

 

 

 

 


1.1  白沙县如翁村矿区银铅锌矿交通位置图

1.2  矿山开采现状

本铅锌矿是在近几年被发现,曾被当地人小规模偷采,但矿山目前未进行开采。

1.3  自然地理及经济条件

矿区属于低山丘陵地貌,海拔标高为172.2751.6m,高差约579.4m。最高分布在矿区的东南部的小山峰上约751.6m,最低分布在矿区的西北部的如翁村一带约172.2m。矿区山势总体南高北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海拔标高为170m,风化作用强烈,风化深度一般为020.77mZK1105),浮土覆盖较深,植被发育,岩石露头较少,仅在冲沟中才能见到新鲜基岩。

矿区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性气候,日照长,光热充足,具有热带山区气候特征,全年日照2056小时,7月份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温度40以上,1月份气温最低,极端最低温度-1.4,常年月平均气温22.7。多年日最大降雨量285.4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45.6mm2月份蒸发量最小为79.2mm7月份蒸发量最大为202.6mm,年平均降雨量为1896.1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5%11月份至翌年4月为旱季,雨量仅占全年雨量的15%,干、湿季节明显。区内水系不发育。地震基本烈度为级。

区内工业不发达,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多为农垦林场,以种植橡胶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旱稻和木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为橡胶、甘蔗、芒果和菠萝等。当地居民主要为黎族,少量汉族。

1.4  编制依据及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4)《新编矿山采矿设计手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5)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建设工程的有关规定及行业设计的标准规范;

6)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矿山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7)国土环境资源部《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

8)关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金波乡如翁矿区银铅锌矿详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琼土环资储备字[201248号);

9)业主单位提供的设计委托书。

 

2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银(Ag)属贵金属矿产,为白色金属,硬度2.7,密度10.5g/cm3,熔点960.8°C,沸点2212°C。银具很强的导电性、延展性和热传导性。银的可塑性好,易于抛光、造型,还能与许多金属组成合金,并且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银传统上用作制造货币和首饰,在工业上银多用在电子和机械制造业,还用于能源工业领域。

铅(Pb)是一种兰灰色金属,硬度1.5,密度10.66711.34g/ cm3,熔点327.4°C,沸点1525°C,金属铅的展性很好,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和抗磨性,易与锌、锡、砷、锑等组成合金。铅在工业上主要用作蓄电池、电缆护套。合金可用作轴承合金印刷合金和焊料等。

(Zn)为兰白色金属,硬度2,密度6.97.2g/cm3,熔点419.4°C,沸点906°C,锌在常温下发脆,但在100150°C时具良好的压延性,其导热、导电性较铅稍强,易与多种金属形成合金,广泛用于机械,汽车制造和国防工业等。大量用作镀锌,防止金属被腐蚀。

据有关资料统计,世界已查明的铅资源15亿多吨,其中铅储量7900万吨,储量基础17000t。世界已查明的锌资源19亿多吨,锌储量18000t,储量基础48000t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按2011年的实际开采量,世界现有铅锌储量静态仅可供年限约为20年。2005年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27t57t,储量可保证生产28年。从世界分布情况看,波兰、中国、美国、墨西哥、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智利等国的储量占到世界总储量和储量基础的80%,其中波兰的储量和储量基础均位居世界首位,分别为51000t140000t,占到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的18.8%24.6%。按照05年世界银矿山产量19257.4t计算,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14年和30年,说明世界白银储量的保证程度并不很高。

我国银铅锌矿产资源相对较丰富,截止2005年底,铅查明储量3935万吨,其中基础储量1393t,查明资源量2542t查明资源储量9495t,其中基础储量4269t,查明资源量5226t。我国铅锌矿产主要分布在南岭、川滇、滇西、秦岭祁连山及狼山——渣尔泰等五大地区。20063月中国黄金协会公布中国目前拥有11.65t白银储量,排名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秘鲁之后位居全球第六位。中国国内拥有569座银矿,其中江西省白银储量在国内位居首位,占全国白银储量的15.3%。其他主要银矿分布于云南11.3%、广东9.3%、广西7.6%、内蒙古7.3%、湖北5.8%。目前大约有75%以上的铅矿,79%以上的锌矿资源储量已被占用,可供规划利用的铅锌矿产地及其资源储量严重不足,虽有较广阔的找矿前景,但目前勘查程度低,其探明储量对未来20年国民经济建设的满足程度不高。

根据当今铅锌精矿的市场行情,考虑本矿床共伴生的银、金、铜折合价格,确定铅精矿的售价为2万元/t左右,锌精矿的售价为1.7万元/t


3  矿产资源概况

3.1  矿区总体概况

3.1.1  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矿区共圈定2条银铅锌共生矿体(编号为V1V2)。除V1矿体在13号勘探线矿体出露地表外,其它的均为隐伏矿体。根据矿区矿体的埋藏条件、矿体的整体性及连续性,V1V2的资源储量将作为本次设计利用的资源量,将全部一次进行开采。

3.1.2  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本次详查,共计探获银铅锌矿石总量为198677.759t,银的金属量为169093.225kg,平均品位为851.09g/t,铅的金属量为14873.42t,平均品位为7.49%;锌的金属量为25974.03t,平均品位为13.07%,铅+锌金属量为40847.45t。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银铅锌矿石为135668.364t,银金属量为128162.642kg,平均品位为944.68g/t;铅金属量为10557.41t,平均品位为7.78%金属量为17921.29t,平均品位为13.21%;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银铅锌矿石为63009.395t,银金属量为40930.583kg,平均品位为649.59g/t;铅金属量为4316.01t,平均品位为6.85%金属量为8052.74t,平均品位为12.78%

共探获伴生的有用组份金(Au)金属量为306.429kg,平均品位为1.54g/t;铜(Cu)金属量为158.94t,平均品位为0.08%;镉(Cd)金属量为496.69t,平均品位为0.25%;硫(S)元素量为16410.78t,平均品位为8.26%,伴生组份资源储量类型全部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3.1.3  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根据《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金波乡如翁矿区银铅锌矿详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银铅锌矿石总量为198677.759t,银的金属量为169093.225kg,铅的金属量为14873.42t;锌的金属量为25974.03t,铅+锌金属量为40847.45t。储量规模属小型。

本次设计的范围和标高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文件中的范围和标高相一致,即设计的范围是矿权分立范围的全部。

3.2  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3.2.1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南好组一段C1n1)、二段(C1n2)和第四纪风化残坡积层(Qh

1、石炭系南好组一段C1n1):为灰黑色角岩,呈条带状分布在矿区的北部,主要由长石、云母、角闪石、石英、辉石 等组成,细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

2、石炭系南好组二段(C1n2):为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呈条带状分布在矿区的北部,块状构造。

3第四纪风化残坡积层(Qh):主要分布在冲沟和地表。主要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土、砂砾质粘土、花岗岩碎块、转石等组成,厚度一般在030.2之间。矿区南部见有较多的花岗岩基岩出露风化残坡积层厚度相对较小。

3.2.2  矿层的赋存位置及产状形态分布规模

矿区共圈定2条银铅锌共生矿体(编号为V1V2)。除V1矿体在13号勘探线矿体出露地表外,其它的均为隐伏矿体。矿体在空间上严格受南北向脆性断裂带(F1)控制,矿体产状与断裂带的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呈层状,陡倾产出,倾角一般65°89°

V1银铅锌矿体:矿体分布在0717号勘探线,呈南北向产于脆性断裂带(F1)中,延长500m,延深406m。矿体产状8088°6586°。矿体有用组份平均品位Ag 851.09g/t,Pb 7.49%Zn 13.07%Ag最高达2904×10-6;伴生组份AuCdCuS 。品位变化系数Ag 60.53%,Pb 52.34%Zn 45.56%;矿体厚度0.222.00m ,平均1.15m ,厚度变化系数48.83%V1矿体占矿区总资源储量的99.52%,为主矿体。

V2银铅锌矿体:产于V1银铅锌矿体的下部8.32m,延长100m ,延深88m。矿体产状85°73°。矿体有用组份平均品位银Ag 347g/tPb 1.69 %Zn 3.94%;伴生组份AuCdCuS,矿体厚度0.39m

V1银铅锌矿体品位与厚度(或米·百分值,米·克吨值)的研究表明:银的厚度大则铅锌矿体厚度也大;银含量高则铅、锌含量也高,三者在厚度、品位变化上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矿体在延深上米·百分值(米·克吨值),铅锌的相关性强,而银与铅锌的相关性稍弱,富银地段主要集中在325450m标高区间。矿体向北和向南仍有延伸和分段富集的趋势。

3.2.3  矿石质量

一、矿石的矿物成分及含量

矿石矿物成份较为简单,金属矿物绝大部分是硫化物,主要是闪锌矿、方铅矿(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绢云母。矿石的矿物成份及含量(见表3-1)。

3-1                 矿石的矿物成份、含量表

矿物成份

含量(%

矿物成份

含量(%

闪锌矿

20

石英

46

方铅矿

6

绢云母

18

黄铁矿

1

方解石

1-2

黄铜矿

1

高岭石

≤1

毒砂

1

绿泥石

1

白铁矿

1

磷灰石

1

铜蓝

1

白云母

1

褐铁矿

1

锆石

1

金红石及白钛石

1

钾长石

4

 

 

斜长石

2

注:表中各矿物的含量为体积百分含量。

本区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辉银矿,其次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等;主要的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其次为方解石、绿泥石、碳酸盐等。

1、闪锌矿:黑灰色,金刚光泽或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浅色闪锌矿为棕黄色、浅黄绿色、或浅黄色,松脂光泽,半透明。晶体间呈杂乱之云雾状嵌布,故有时晶面模糊,但平行菱形十二面体解理还清晰可见,晶面上条状花纹清楚,有时还见有呈星散状或浸染状分布的闪锌矿,结晶细小,多为他形粒状或胶状聚集体。

闪锌矿与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密切共生,常与黄铁矿、方铅矿构成连晶,闪锌矿中常散存乳浊状黄铜矿,并常见被黄铜矿和方铅矿所交代或包裹现象。在其节理和晶粒之间常充填有石英、方铅矿和碳酸盐矿物,后期石英脉常呈细脉状穿插在闪锌矿的节理中。

2、方铅矿:银灰色、金属光泽,自形或半自形立方体结晶,有时为他形粒状结晶。按粒度可分为细粒和粗粒两种。细粒方铅矿晶形多为它形粒状,晶体粒状,晶体粒度多在1mm以下,呈块状集合体或浸染状分布;粗粒方铅矿晶形完整,晶面清晰,晶体最大可达2cm,一般为510mm,立方体解理发育,多呈块状或星散状分布。方铅矿与脉石矿物多呈不规则状接触,但界面清楚。

3、辉银矿:暗灰至铁黑色,呈半自形~他形粒状产出,颗粒较细小。与方铅矿、闪锌矿密切共生。

4、黄铁矿:浅黄铜色。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晶,颗粒较细小。与方铅矿闪锌矿密切共生,但相对晶出较早。晶体压碎裂纹发育,并被闪锌矿、方铅矿等充填,有被方铅矿熔蚀交代现象。黄铁矿多呈星散状或浸染状分布在石英脉或方铅矿、闪锌矿中,又有被后期石英细脉穿插现象。偶见黄铁矿呈立方体或五角十二面体的自形晶,晶面条纹清楚。有的集合体黄铁矿呈放射状,有的分布在梳状石英洞中。可见这一类黄铁矿晶出的时间较晚,这说明黄铁矿在整个成矿过程中,生成的时间较长。

5、黄铜矿:呈黄铜色,他形晶细粒状。呈浸染状、星散状或小团块状散布于矿石中,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密切共生;有的呈细脉状产于黄铁矿的裂隙中,有的呈浸染状散布在方铅矿、闪锌矿晶粒之间,或呈浸染状分布在方铅矿晶面上和石英脉中,或呈乳浊状交代闪锌矿。

6、石英:矿脉中的石英可分为暗色石英和白色石英两部分。暗色石英比白色石英生成要早,常两者相间组成条带构造。

暗色石英为粒状、小柱粒状半自形~他形结晶,并有重结晶现象。这种石英为暗灰色、灰白色,半透明,玻璃光泽。石英的微粒或细粒集合体构成致密块状构造。由于受构造应力的挤压作用,使其发生破碎,又被各种金属矿物、方解石和晚期石英所交结,构成角砾状或胶状构造。各种金属矿物的生成与这种暗色石英关系非常密切,方铅矿和闪锌矿主要富集于这种石英中。

白色石英呈柱状、板状自形~半自形结晶,晶体稍粗大,。呈白色、乳白色,半透明,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穿插、交代早期生成的暗色石英。这种石英常具自形、半自形和柱粒状结构,块状、细脉状、网状、晶洞状构造。

由于两者石英都具有挤压破碎现象,都具有波状消光,在晶体表面或裂隙中常有大量的尘泥状物质,有的已蚀变成绢云母或高岭土。

7、方解石:为灰白色。半自形~他形,结晶较小。一般呈微粒堆积,多分布于闪锌矿和石英之间。

8、绢云母:灰白色,小片状。主要分布在石英脉表面或裂隙中,为石英脉中的泥质物经蚀变作用生成的。

从各种矿物的互相穿插、交代和包裹情况来看,矿床的成矿过程是相当复杂的。暗色细粒石英脉被白色粗粒石英脉穿插,各种金属矿物主要赋存于暗色细粒石英脉中。多数的黄铁矿、黄铜矿被其它金属矿物穿插、包裹、交代,白色石英、黄铜矿、含铁碳酸岩类矿物同时充填暗色闪锌矿、方铅矿的节理裂隙中。白色石英穿插在暗色闪锌矿中,而含铁碳酸盐类矿物又被方铅矿包裹、交代,上述的两种石英脉及各种矿物又被最晚期的浅色闪锌矿、黄铁矿及微晶石英所穿插、包裹和交代,其矿物生成顺序概括如下:

早期暗色细粒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暗色闪锌矿-辉银矿-中期白色粗粒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方解石-方铅矿-浅色闪锌矿-辉银矿-黄铁矿-晚期白色石英。

矿物生成顺序表明矿石中主要矿物都是多阶段或多世代的,有原生和次生之分。二、矿石化学成分

矿区主要有用元素为PbZn,为了查明矿石的共伴生有益有害组份,采矿石样品4件进行光谱全分析(见表3-2),结果表明:AuAgCuCdS等元素的含量,达到或接近《规范》评价参考表中可综合回收的含量。有害组份As不大于0.6Bi不大于0.3,在冶炼过程中可不予考虑。

选矿大样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有价回收元素为铅、锌和金、银,有害元素较低。

3-2                   原矿化学多项分析

项目

Pb

Zn

Cu

S

As

Au

Ag

含量(%

10.46

16.19

0.098

10.48

0.022

1.80×10-6

482×10-6

注:测试单位为广西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

三、矿石的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矿石具他形粒状变晶结构、半自形及他形柱粒状变晶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角砾结构、碎裂结构、变余花岗结构、变余显微板柱嵌晶结构。

他形粒状变晶结构——指矿石中闪锌矿、方铅矿的不规则粒状结晶形态。

半自形-他形柱粒状——指矿石中石英的他形或半自形粒状、柱状结晶形态。

显微鳞片变晶结构——指矿石中蚀变作用形成的绢云母、高岭石的显微鳞片状结晶形态。

角砾结构——样品中较多的矿石中因动力作用而被压碎的角砾、碎粒,这些角砾、碎粒大小在0.1-18mm间都有,多呈次棱角状、棱角状,在矿石中无定向、不甚均匀地分布,角砾、碎粒间由热液石英和细碎的压碎物质(与角砾、碎粒的矿物组成一样)不均匀胶结。

碎裂结构——指部分矿石受力作用而局部碎裂的现象。

变余花岗结构——指部分矿石中保留下来的原岩的结构,由他形粒状的石英、钾长石,半自形、他形粒状及板柱的斜长石,鳞片状的白云母等矿物不均匀地嵌布在一起组成,其中大部分斜长石、钾长石已绢云母化、高岭石化。

变余显微板柱嵌晶结构——也指部分矿石中保留下来的原岩的结构,显微鳞片状的绢云母、显微他形粒状的方解石已完全不均匀地交代原岩的各种矿物成份,但原岩中原来矿物的显微板柱状晶形还可观察到。

2、矿石构造:矿石具无定向状构造、斑点状及斑杂状构造、脉状构造、星散浸染构造和块状构造。

无定向构造——指部分矿石中因动力作用而被压碎的角砾、碎粒无定向分布。

斑点状及斑杂状构造——指矿石中闪锌矿、方铅矿等组成或细小或粗大的不规则斑点状集合体不均匀地分布于热液形成的石英粒间形成的构造。

星散浸染构造——指矿石中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矿物单独或组成细微的集合体零星地分布于石英粒间形成的构造。

脉状穿插构造——指热液石英、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物单独或共同组成不规则的脉体穿插于矿石原岩中。

块状构造——指少部分矿石中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其中钾长石、斜长石多有不均匀地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现象)等不甚均匀地嵌布在一起组成的构造;也指少量矿石主要由闪锌矿、方铅矿等金属矿物不均匀地嵌布组成

四、矿石类型

本区矿石的工业类型按主要有用组份不同,可分为银铅锌矿石、银矿石二类,以前者为主;按矿石结构、构造不同,可分为: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脉状矿石等;按氧化程度,矿区矿石全为原生硫化矿石。除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不同外,其赋存部位、控矿条件及矿床成因一致。

3.2.4  矿床成因

其起源于地壳沉积岩的局部熔融,即沉积岩类经深变质作用(包括混合岩化、花岗岩化)的熔融产物,属造山期花岗岩,主要发生在陆内大型韧性剪切带和大陆碰造山带,以堇青石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等过铝质花岗岩为代表。该类矿产一般产出在大岩基浅部、顶缘或边缘的小岩体的内外接触带,有强烈的蚀变交代。以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脉型等热液矿床为主。

本矿床具有以下特点:

(1)矿床赋存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受断裂带严格控制;

(2)从矿物组合来看,本区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辉银矿,其次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等;主要的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其次为方解石、绿泥石、碳酸盐等。这些矿物的成矿温度都不高,属于中低温矿物,是中低温热液矿床的特征矿物。

(3)矿区的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等,多数属于中低温矿床的蚀变特征。

(4) 矿床具有多期成矿的特点,矿物生成顺序分为三期:早期暗色细粒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暗色闪锌矿-辉银矿;中期白色粗粒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方解石-方铅矿-浅色闪锌矿-辉银矿-黄铁矿;晚期白色石英。表明矿石中主要矿物都是多阶段或多世代的,有原生和次生之分。

5)早期形成的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暗色闪锌矿等,经构造应力的挤压作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破碎,又被后期含矿物质所胶结和交代,具明显的脆性变形特征。

根据上述特征,认为本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产于侵入岩中受断裂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脉状矿床。

3.2.5  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含水层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大气降水一部份沿地表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另一部份沿地表径流入山间河沟。地下水沿地形由高处向低洼地带径流,最终以泉或渗流的形式排泄出地表。

2、地表水

矿区存在一条季节性的小河沟,汇水面积约为5.5km2勘查期间测得流量为20.1165.35L/s地表水也有可能通过裂隙补给地下水,二者相互联系,在丰水期,地表水水位上升,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沿裂隙在低洼地带以泉或渗形式排泄出地表补给地表水。矿床充水主要来自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补给,由于地表水系欠发育,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较小。

3老隆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区竖井坑口标高481.23m,开采最大深度为35.0m(从坑口起算),分三层平巷,现状情况下是常年积水,坑口处水流不断,流量随季节变化,变化范围在0.11L/s5.86 L/s,由于该老隆积水量不大,且竖井和平硐规模较小,因此对矿床充水的影响较小。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区矿体规模小型,埋藏较深,大部分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只有少部分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石开采方式为坑采;矿床充水以基岩裂隙充水为主,含量水层富水性弱,与地表水体联系不大,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沿节理裂隙入渗补给地下水,矿区自成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水文地质边界条件简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二类一型(裂隙充水的简单型矿床)。

3.2.6  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

根据《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金波乡如翁矿区银铅锌矿详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琼土环资储备字[201248号)银铅锌矿石总量为198677.759t,银的金属量为169093.225kg,铅的金属量为14873.42t;锌的金属量为25974.03t,铅+锌金属量为40847.45t,可做为本次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

3.2.7  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

通过地质测量、物化探测量、槽探、钻探工程揭露和样品分析测试、研究等各种工作手段,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对矿区的控矿地质特征和矿体分布规律进行比较详细的研究。基本查明区内银铅锌矿体的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物组分,矿石结构构造及矿床品位厚度变化特征,划分了矿石自然类型、各项勘查工作质量优良,符合《铜、铅、锌、银、镍、钼矿区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及有关规范、规程、技术标准的基本要求,勘查工作总体上达到了详查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详查地质报告可作为矿山开发利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