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三年来,江西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认真践行回信精神,深耕找矿各个领域,新查明资源储量规模达大型以上矿床6处、中型8处、小型9处,潜在经济价值达千余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与技术支撑。
第七大队持续开展稀土资源勘查,在赣南新发现大型—超大型重稀土矿产地1处。围绕中国稀土集团复工复产和增储上产需求,完成10余处稀土矿山闭坑报告编制,开展了龙南市某地和定南某地稀土矿详查、勘探工作,新提交1处大型、2处中型稀土矿床。
大队以赣南为核心区域,在宁都、赣县、于都、安远、崇义、石城等地区发现多个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线索,提交找矿靶区30余处。服务赣州打造氟盐化工产业集群的需求,在萤石找矿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探明的石城楂山里矿床萤石资源量达数百万吨。莲花县某资源储量核实项目,新增三氧化钨量3.33万吨,伴生萤石107.2万吨、银124吨。正在推进的赣州市战略性矿产调查评价项目,在赣县、于都某地再添数个找矿靶区。实施的“江西省资溪县新月畲族村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勘查”项目,资源量达5194.41立方米/天,为全省储量最大的饮用天然矿泉水点。
大队省外勘查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联合编制的《四川省马尔康市加达锂矿勘探报告》通过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提交氧化锂资源量达超大型规模。派员前往老挝,针对稀土、锡等矿产资源开展调查评价,圈定了5处找矿靶区,提交中型矿床1处。
大队不断挖掘创新潜力、激发创造动力,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离子吸附型中重稀土矿床勘查评价技术及找矿示范》进展顺利;组合构建了“遥感技术+地球化学+地质调查+赣南钻+现场简易分析”为主的找矿技术方法;4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联合申报的《武夷山弧盆系等新认识指导武夷成矿带找矿突破》项目获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找矿奖)二等奖;“离子吸附型重稀土成矿理论与找矿模型指导赣南某地区重稀土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获评中国地质学会2024年度地质找矿重大成果;“1∶50000银坑幅矿产地质调查”获评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特优图幅,排名全国第一;申报的重点项目“江西雩山矿集区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获江西省地质学会首届地质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主编的《江西省钨矿地质志》正式印刷出版。
大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入机器狗,探索地质工作新场景;与相关企业合作,就自主研发的“赣南钻——人力冲击取样钻”的升级换代开展合作攻关;以信丰东坑稀土矿区为试点开展绿色智能勘查示范,通过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实现找矿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