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日前,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海太长江隧道建设迎来关键节点:A4标项目“沧渊号”盾构机成功穿越江北长江大堤,掘进突破454米,即将开启最核心、最艰险的江底穿行阶段。自盾构始发以来,江苏煤炭地质局物测队便同步启动了为期36个月的盾构区间监测“护航”任务,截至目前,该队已提交145期“零偏差”监测报告,成为保障盾构高效、安全掘进的重要技术支撑,为盾构机掘进参数动态调整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赢得了项目方的高度认可。
“沧渊号”盾构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直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其安全平稳推进离不开精准的数据支撑与可靠的技术保障。为确保监测工作与盾构施工高效协同,江苏局物测队于今年4月提前进场,超前完成勘察核验、高危区域监测方案优化等关键工作。与施工方中交隧道局明确了数据上报时效要求,并配齐专业监测设备,为后续系统性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监测实施过程中,物测队共布设地表沉降监测点157处、管线沉降监测点11处、建筑物沉降监测点29处、江堤及河堤沉降监测点60处,隧道内还设有68组拱顶沉降与净空收敛监测点,实现“无死角”覆盖,为安全掘进筑牢坚实的技术根基。
海太长江隧道是长三角的核心跨江基础设施,建成后可将南通至苏州的过江时间缩短约50分钟,有效打破两地跨江通勤的时空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