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近日收官的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矿覆岩水文地质探查项目中,物探研究院创新实施的“广域电磁法动态监测”成功突破覆岩水害防治盲区,将该技术的应用效能推向新高度。
在深部煤炭开采中,覆岩水害始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安全威胁。物探院全力攻克这一隐蔽致灾因素,用物探技术照亮“地质盲区”,令隐患浮出水面、透明可视。在老虎台项目中,物探院分三期对采掘工作面开展周期性“CT扫描”,首次实现了对采动全过程中覆岩破坏与含水性的时序动态感知,建立起一张随时间演变的地质响应图谱,并成功捕捉到开采扰动下断层与覆岩时电阻率随时间和采厚变化的连续演变趋势,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对这一动态电性规律的揭示,破译了地下水渗流与裂隙扩展的“地质密码”,使得预测性安全防护成为现实。
该监测技术能够在导水通道完全贯通、突水事故发生前,敏锐识别岩体含水性变化的早期信号,从而将防治窗口大幅提前,实现从“看见”隐患到“预见”风险的跨越,推动水害防控由被动治理向主动预警转变。
刘镜竹 赵 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