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考古学发现,甲骨文最早是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1899年才被发现。而殷墟是商王朝后期都城的遗址,自盘庚迁都直至商纣灭亡共经历了273年。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此出土的甲骨已经多达几十万片,其中有很多都记载了与蚕、桑、丝和蚕业有关的事和文字。可见,蚕丝早已成为殷商时期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字的象形字特别多,甲骨文中的各种“丝”,形状均似丝线缠绕。“缫”字中有水、缫釜及蚕茧,属象形字。此外,还有续丝的“续”、断丝的“断”,束丝的“束”、用丝线钓鱼的“钓”、以丝线作琴弦的“乐”,以及用丝帛制成的“衣”、“巾”等字,它们的字形或造字本义都与丝有关,属会意字。有些如“幽”、“幼”,则是由丝线的细微含义引申而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