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纺织工人家庭。青年时代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向往东方的富庶。1474~1475年在热那亚的船队工作。1476年移居葡萄牙里斯本,后到马德拉群岛和圣港岛,从事航海生涯,先后航行至英国、冰岛和几内亚等地。他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受P•德埃利地理著作《世界图志》和意大利地理学者P•托斯卡内利影响,深信“地圆说”,想寻找一条从西方通向印度、中国和日本的新航线,并草拟了从欧洲西行至东方的航海计划。约在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提出他的航海计划,寻求财政支持,未成功。1485年移居西班牙,向伊莎贝拉一世女王求助。1492年4月,他的计划终为西班牙国王所接受,同他签订航海协议,授予海上大将称号,任命他为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的总督,准其从这些地方的产品和投资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并答应给予必要的财政和物质支持。第一次航行(1492~1493年)。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携带西班牙王室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和“尼尼亚”号3艘船、船员90人,从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启航,经加那利群岛西行,历尽艰险,终于在10月12日发现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阿尼岛(即今华特林岛。当时哥伦布把这个岛定名为圣萨瓦尔多,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接着发现古巴的东北海岸。继转东航,又发现海地岛,并称之为“埃斯帕尼奥拉”,意为“小西班牙”。他在海地岛寻找黄金,筑纳维达德堡,派人驻守,旋即返航。1493年4月15日返抵帕洛斯。第二次航行(1493~1496年)1493年9月25日,他在西班牙国王资助下,怀着在新发现地区殖民和寻找黄金的目的,率领约1500人分乘17艘船只,满载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从加的斯出发,第二次前往美洲。11月3日发现多米尼加岛,接着又发现瓜德罗普岛和波多黎各等岛,然后驶抵海地岛。因纳维达德堡已为当地印第安人夷平,于是另筑伊莎贝拉堡,建立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印第安人被课以黄金重税,或被驱使到金矿从事奴隶劳动,有的被捕捉运回欧洲贩卖。
1496年,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其弟B•哥伦布留在海地岛,另建圣多明各城作为西班牙新的殖民据点。第三次航行(1498~1500年)1498年5月30日,哥伦布率领由6艘船只和200人组成的船队,分两组从圣卢卡尔启锚,3艘船直驶海地岛,另3艘船由哥伦布率领,经佛得角群岛向西航行,于8月1日发现特立尼达岛。8月5日在委内瑞拉帕里亚半岛登陆,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陆。8月31日返回圣多明各。海地岛西班牙人互相倾轧,争权夺利,他实行委托监护制进行安抚,仍不能稳定局势。1500年9月,哥伦布连同他的两个弟弟被强行押回西班牙。哥伦布后虽获释,却失去统辖其所发现土地的权力。第四次航行(1502~1504年)。
1502年5月9日,哥伦布率领4艘船只和约150人从加的斯出发,企图在古巴和帕里亚半岛之间的海面上尽快找到通往“印度”的航道。1502年6月15日,发现马提尼克岛,然后沿海地岛南海岸西行,过牙买加向中美洲进发,再沿洪都拉斯南驶,越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最后抵巴拿马的达连湾。因无西行航道,只得于1503年6月折回牙买加岛,经圣多明各于1504年11月7日回到西班牙圣卢卡尔。他请求西班牙国王给予他应得的财富和统治新大陆权力,未能如愿。我们可以回访一下哥伦布第一次远洋的动机,以说明他与中国这个古老的丝绸国家的关系。如果没有丝绸之路的强大诱惑,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可能就不会有航海的冲动。他从小就向往着海上航行,尤其喜欢读《马可•波罗游记》。可以说是《马可•波罗游记》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印度等这些东方国家吸引了他。在他的眼里,这些富庶的东方国家简直是“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通过阅读《马可•波罗游记》,哥伦布一直幻想有朝一日能够远游世界,去亲自游历那诱人的东方乐园。 当时,人们都是通过欧洲大陆来到东方。可是,到了哥伦布时代,由于欧洲大陆受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不易通过,于是,人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转向茫茫无际的蔚蓝色的大海。要是能够从海上航行到达东方,该有多好! 为此,哥伦布特地请教了意大利的地理学家,得知沿着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也能抵达东方。 于是,哥伦布制定了一个远航计划,希望能够得到封建君主们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支持。首先,葡萄牙国王拒绝了他的建议;接着西班牙王后召见了哥伦布,表示出对远航计划的兴趣,但没有给予实质性的答复。一直拖到1491年底,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才接见哥伦布。经历了几番周折之后,他总算答应支持哥伦布远航。
不过,所有的水手都不愿随哥伦布远征,他们都担心在半途中葬身鱼腹。后来,国王只好从刑事犯中挑选了一批人给哥伦布当水手。另外,国王给了哥伦布几艘破旧的帆船。 1492年8月3日清晨,哥伦布带领87名水手,驾驶着3艘帆船,离开了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壮举。没有鲜花,没有礼炮,没有隆重的欢送仪式。谁也不知道茫茫无际的大西洋上,等待着这批由囚犯组成的船队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命运。海上的航行生活并不浪漫,相反,显得十分单调而乏味。水连着天,天接着水,水天一色,茫茫无垠。在原始的大自然中,人类显得异常单薄、无助,甚至有些力不从心。就这样,在海上漂泊了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水手们开始沉不住气了,吵着要返航。要知道,那时候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地球是一个扁平的大盘子,再往前航行,就会到达地球的边缘,帆船就会坠入深渊! 但是,哥伦布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决不会让他苦心组建的船队半途而废,留下终生遗憾。他坚持继续向西航行,有时候,他甚至不得不拔出宝剑,强令水手们向前,再向前。 在茫茫的大海上苦熬了两个月之后,命运终于出现了转机。1492年10月11日,哥伦布看见海上漂来一根芦苇,他和水手们高兴得跳了起来!有芦苇,就说明附近有陆地! 果然,11日夜间,哥伦布发现前面有隐隐约约的火光。12日拂晓,水手们终于看见一片黑压压的陆地。顿时狂欢声如雷响起! 在海上航行了2个月零9天之后,哥伦布他们终于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即“救世主”。 哥伦布踏上了他当时误认为是“丝绸之国”的新大陆,并在美洲游历了一番。让他失望的是,这里并不像马可•波罗描述的那样富饶。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把39个愿意留在新大陆的人留在那里。把10名俘虏来的印第安人押上船,返回了西班牙巴罗斯港。
1506年5月20日,在贫病交加中死于巴利亚多利德。直到去世时哥伦布还以为他发现的陆地是印度。死后留下的航海日记和信件,是研究航行美洲的重要史料。哥伦布处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瓦解的转变时期,他对美洲的发现顺应了欧洲资产阶级掠夺新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要求。美洲的发现和殖民,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扩大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崩溃。同时,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在拉丁美洲建立起殖民奴役制度,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