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设方案一直是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关心的热点,有关这方面的建议、可行性方案论证很多。特别是实施首都东扩计划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笔者关于首都东扩的方案提出之后,在国内外引起一定反响,一些国内外媒体作了报道。许多关心北京发展和首都东扩的朋友纷纷对我提出各种各样的质询,一些专家、学者以不同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民主党派和海外人士也谈了许多颇有见地的看法。
一 关于国家机关东迁会不会让老北京冷落了的答疑
凭今日中国强势发展劲头,决不会让北京在东扩计划中冷落的!早在文革前,梁思成等人为了保护北京古迹不被破坏,曾提出过首都西扩到公主坟一带的计划,但是后来因多数人怕老北京冷落而放弃了这个设想。后来北京老城发展不下了,只能逼迫改为各个部委办局建在复兴门以西至公主坟一带。结果,没过几年,这一荒郊野外地带,就被国家海洋局、广电部、铁道部、中联部、国家科委、计委、经委、物资部、机械部、电子部、建设部及钓鱼台国宾馆、军事博物馆、空军、海军司令部等占满了。
另外,从过去印度首都德里南扩计划中不难看出:现在新德里与老德里发展连成一片大首都的繁荣景象,才显得过去“迁都冷落派”观点是那么苍白无力。因此,从中外迁都之争不难看出。首都东扩计划不会冷落日臻膨胀的北京城,只会国各个部委办搬出长安大街两旁闹市区改为迎奥运的宾馆、饭店和商场,才会更加繁荣北京的商业街道。
二 关于中央机关是否全部搬到通州以东一带的答疑
答:在东部构建国家行政中心,是顺着长安街延长线在通州以东一带建立一座集中办公的行政机关,而不是党中央机关。率先进入的是国务院及其下属的28个国家行政机关。例如,管中央钱袋子的财政部,管物管项目定点审批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管对外开放,全球化经贸的商务部等。到了后期形成了高楼林立亮丽新都之时,才可以让更多中央机关一同东移到新的国家行政中心办公区。当然,作为中央象征的党中央核心机关仍然留在中南海办公与民同乐。
三 关于中央能否定支持首都东扩的答疑
答:50年前,中国曾经错过一次梁思成提出的首都西扩,一都双城的机遇。如果今天首都不东扩将来也是要东扩的。总之,北京现有这块拥塞的地方,绝不能满足中央首都和北京市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再说了,中央已经发出了“一切为了奥运”号召,他们不会反对这项有利于通畅奥运交通计划的!从马来西亚政府1998年决策首都南扩40里,缓解吉隆坡交通堵塞问题看,一切务实政府都会想办法给百姓创造方便的。当然,它同时也给马哈缔尔总理从家中到达总理府提供了地下安全通道。既然马来西亚没申办奥运会都扩张首都了,那么中国政府更应该考虑扩大首都容积率问题。当然,如果各部委办局反对东移,国家还可以实施政策倾斜,给东区每栋办公楼顶配备现代交通直升机,给每位处级以上公务员配备经济型小轿车,给搬到东区的每位公务员家庭分配一套比城里大一倍的高级公寓住房。只要有了这些优厚待遇,我想就连国家机关家属们也不会拖后腿反对搬出老城的。根据上海市政府搬出外滩办公区经验,一开始大家在旧的“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思想指导下,都喜欢往闹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上搬。现在人们感觉进出办公不方便了。同时,又发现浦东道路宽广,高楼大厦林立条件更好了,所以大家又都赞成把市政府搬往浦东。如果,当时第一次决策把市政府搬到浦东,那么不但浦东发展快、建得更美,而且至今还可以保住浦西人民广场的大众活动空间。由此可见,首都东扩计划决不能犹疑,看准了就干!
四 关于国家机关东移是否包括海陆空司令部的答疑
答:军队机关可以考虑集中向西发展,在西山一带形成国防指挥中心。应该说,现在全国军队布防指挥部大都设在各个城市中心。这是一个早该纠正的历史遗留问题。过去,由于战争年代军政管理需要,解放军每攻克一个城市,就在市中心设立一个军管委员会。以至于到后来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都驻扎着军队。新中国成立后,又把各城市最好地段物业长期留给部队使用,有的做营房,有的做司令部。总之,现在各兵种司令部都不适宜在繁华城市中心办公。这是因为现代战争打起来,最易成为敌人攻击目标的就是司令部指挥所。此外,现在中国各个城市都有中外合资企业,司令部频繁传输的军事机密,极以被隔壁以商人身份为掩护的外国间谍窃取,这实在是当初的一大疏忽。现代科技监听设备发达了,千米开外的谈话内容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另外,现代解密器利用城市电话通讯网也能顷刻间获取司令部里正在传输的军事机密。为此,军队营房和司令部搬到城外应用自己铺设的加密宽带网,总比外国人进进出出的城里闹市区安全系数大。为此,在国家机关东移搬出闹市区的同时,海陆空司令部也要搬出闹市区(家属区和后勤服务除外),可以考虑集中向西发展到西山一带形成国防指挥中心。
五 关于首都扩大如何解决淡水制约问题的答疑
答:其实,北京天天在长大,每时每刻都在研究淡水供应问题。据笔者所知,中国除了三条南水北调计划援助京津之外,现在国家水利部门还在谋求引长江源头之水给济黄河,一但这项计划实施之后,将会有更多顺流而下进入京津地区,另外,笔者倡导和推动的北水南调计划也在悄悄的进行中。如今蒙古国已经由议会正式通过了“北水南调”计划。未来如果蒙古的色楞格河和俄罗斯的的贝加尔湖过剩的淡水通过灌渠或管道运输到北京,那就会彻底的解决了北京及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六 关于首都东扩边界国家行政办公中心具体定位的答疑
答:首都东扩边境就是把河北省香河、大厂、三河三个县改为首都新区,使之直接成为连接天津与北京之间的桥梁。因此,笔者建议新的国家行政中心选址应在通州城以东,香河、大厂、三河县城以西的开阔地带,使之形成与西部老北京“商城”相对应的“官城”。如果更加形象的形容未来的首都形状,则为哑铃状的“一都双城”。也可以成为百里长街挑两头,东边挑得是官城,西边挑得是商城。即从首钢东大门延伸到大厂县城,使之形成世界最长、最繁华的百里长安街。如果再把北京市政府搬迁到南四环一带。那么就会形成北部为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空间,西部以军事设施为主,南部为北京市政府发展预备地(历史上的北京城就是从南部董家村起源的),东部为国家行政中心。最后,老北京三环路以内地区就会把腾空出来的国家机关和北京市办公楼全部改造成宾馆饭店等商业用房,使大首都的商业中心盆地更加繁荣亮丽地迎接奥运、WTO万商云集的新时代到来。如果从大首都概念的象形描绘,她的外型又像一位在平衡木上劈叉展翅头顶渤海表演绝技的少女。头就是天津顶的大水窑渤海,展翅的双手臂就是秦皇岛、唐山和廊坊,这心脏部位就是香河至通州地带,腹部就是北京城,京西地带燕山山脉就是平衡木,劈叉双脚就是承德和保定。通过这张漫画勾勒,中国大首都的概念就不言而喻了。
七 关于首都东扩建设资金哪里来的答疑
答:因为这一地段升值快,才把它留给北京市受益。如果把国家行政中心东移到这块地上,缓解奥运压力就不那么明显了。这是因为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外车价大幅下调,加之北京地区购买力又高,所以谁都难以预料这些持续增加的“钢铁堡垒”将会给北京奥运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因此,我们未雨绸缪,早做打算,提前把首都东扩计划定点到通州以东的河北省三县境内,这样既不占北京地盘,又让北京朝阳、通州地段受益。同时又增加河北、天津两个乐意为中央首脑机关服务的“店小二”。岂不是三全其美。另外,由于首都地盘扩大,就可以设计出超过世界上最宏伟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宏伟蓝图。我们不但要造出比莫斯科更宽阔的马路,我们还要设计出超过天安门广场十倍的世界上最大的首都广场。我们不但要造出中央政府最雄伟的办公大楼,我们还造出世界上防弹功能最强的地下钢铁长城。我们不但要造出比上海浦东还要美丽壮观的摩天楼群(其中世界华侨大厦设计128层能让每个国家华侨社团都有一层),我们还要设计一套为中央办公区全天候、全区域、自动化安全监控装置。
当然,如果反对者太多,也可以妥协就近搬到东四环以东至通州以西地带,只不过这一区间的地价已经上扬,空间已经不多了。如果选择在这块地段兴建国家行政中心,用不了几年时间也会像过去国家机关西扩到复兴门以西地带一样,很快就塞满了。
八 关于首都东扩大量建设刺激经济过热的答疑
笔者认为北京和首都是两个概念不同的名词。北京是一个直辖市行政区,是承接2008年奥运会的主体,但是北京又是首都所在地。由于国家机关高于多于北京市地方行政机构,所以全国各省市到北京多数是冲着首都国家机关主管上级来的。因此,在北京制造交通紧张空气的绝大部分是国家机关和地方来京车辆。上海与此对比正好没有这种交通压力。一个经济总量超过北京两倍,人口超过北京300万的繁荣大都市,人均GDP超过北京3000美元现为4500美元,然而车辆总量却不及北京一半。所以交通就没有北京那么堵,道路投资没有北京那么高。这也是远离中央首脑机关带来的一份清静。由此可见,解决奥运交通问题还应从首都东扩,国家首脑机关东移入手。以此为北京市争取更大空间把2008年奥运会开好。同时,首都东扩,也为国家首脑机关争取到一块属于自己独立成片管理的国家行政中心安全办公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