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胡博士的廊坊机场计划
任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胡长顺研究员提出将河北廊坊市划归北京,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的设想。这位曾在工作11年、并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做过两年访问学者的区域经济博士,一直以来研究和关注区域经济问题。
胡长顺提出北京要加快发展,离不开环渤海湾首都经济圈,上个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的高速发展,90年代上海浦东开发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腾飞。进入21世纪,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申奥成功之后,人们把东部地区经济新起飞的目光聚焦到了环渤海湾地区,希望形成以北京和天津为主轴的中国环渤海湾首都经济圈。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带动以北京-天津为主轴的中国环渤海湾首都经济圈的腾飞,对于行政区划进行适当的微调是必要的,这需要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他认为,将河北省的廊坊市划归北京市,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是加快以北京-天津为主轴的中国环渤海湾首都经济圈腾飞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他说,为了加快首都经济的发展,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需要尽早建设第二国际机场,要吸取上次首都机场更新改造完工后两年就达到设计运量的教训。1999年11月,首都机场新候机楼投入使用,虽然面积是旧的3倍,旅客年吞吐量由原来1800多万人次增加到2700万人次,这一时间定位是2005年,但使用两年后即显滞后。
廊坊市面积6429平方公里,总人口385万人,地处河北省中部、京津两大直辖市之间,京津唐高速公路的廊坊出入口距北京不足40公里,距天津约80公里。在廊坊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具有区位优势、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在地理上,廊坊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自然条件能满足机场建设的所有要求:地势平坦、地处北温带,机场能见度高、该地区地质情况良好。在交通上,廊坊境内,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可以利用。环境方面,廊坊位置适中,与周边地区有良好的共融性。从净空条件看,廊坊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无高山和不可克服的障碍物,净空条件好,便于航空器飞行。
胡博士在建议中说,在调整北京经济布局方面,由于北京向西北方向靠山,受山地制约和环保要求,缺乏经济布局合理展开的空间;而向东南方向发展,可以贴近天津面向海洋,振兴相对落后的北京南部地区,经济布局合理展开的空间巨大。因此,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在廊坊建设,对振兴北京南部地区,推进大北京战略的实施,加快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还认为,由于廊坊市两个场址都在北京以南,使大量飞机不再入进北京空域即可降落,对加强北京地区空中管制,消除飞行器对北京高层建筑的威胁,保障首都的安全都有重要作用。
胡博士的建议一出台,随即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首都机场有关人士称廊坊纳入北京建设新机场没有必要。北京机场三号航站楼建成后可满足北京长期发展的要求。建议廊坊划归北京建第二国际机场的提议早在几年前就曾经有过,但是在首都机场几次大的规划中,并没有具体采纳这个意见。因为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是必须上报到国家的,并不是首都机场能够决定的。
现在每天进出首都机场的航班大约在700架次左右,而现在使用的二号航站楼吞吐能力为每年2500万人次,现在的二号航站楼的运营能力基本上达到了饱和,所以,首都机场必须扩容才能够满足运营的要求。现在正在维修的1号航站楼也将在近期竣工,到时候首都机场每年的吞吐能力将达到3000万人次。这样就能够满足日常的航班往来;同时,为了满足2008年奥运会的要求,首都机场已经在去年确定了3号航站楼的设计方案。其中,在设计3号航站楼的时候,就有人提出将廊坊纳入北京建设新机场,但是该方案没有被采纳。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建设完成以后,将完全有能力满足2008年奥运会以及北京长期发展的要求。
为了减轻首都机场的负担,首都机场已经将天津机场收购,计划准备将货运飞机停降在天津机场,以减轻首都机场的运营能力。以后首都机场将主要以客运为主。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有关人士表示,将廊坊纳入北京建设第二国际机场,并不是北京市政府能够决定的。其具体的实施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的商讨和论证才能够做出决定。
专家意见认为:廊坊可建机场,但不必划归北京,最好通过市场运作实现这一设想。在廊坊建设一个新的国际机场是可行的,建设新的机场可以加强京津经济合作,但没有必要通过改变现有行政区划,这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运作实现这种设想。
持这种观点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侯永志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周一星教授。 周一星说,就是要把廊坊划归到北京,也要考虑河北省和天津市方面愿意不愿意,而且不要动辄考虑重新划分行政区划,这样的想法是计划经济年代的思维。侯永志、周一星两位学者还认为,对于廊坊建第二国际机场,没有必要担心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因为现在北京已有首都机场,天津也有滨海国际机场。侯永志说,如果有合理的分工,未必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
周一星更明确地解释说,现在首都机场人满为患,尽管有翻新和扩建,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毕竟首都机场现在客流量大,而且潜在的客流量将会非常巨大,尤其是2008年北京要举办奥运会,将迎来更多的客流量。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客运量不足,其主要还是货运,如果在廊坊建设一个新机场,就可以将京津地区的货运都由滨海国际机场承担,廊坊机场则可以将天津的客流吸引过来,而且也可以分流首都机场客流量,这样分工明确,就不会造成机场资源的浪费。实际上,主张在廊坊建设新机场,就是为了能够合理地使这一基础设施为京津地区所共享。周一星说,在廊坊建设新的国际机场对北京至关重要,这能够促进北京向东南方向发展,北京的经济联系方向应该是东南方向。从长远来看,北京的发展在于与天津的联合,因为对外经济联系在北京的经济中的地位最重,但目前北京城市建设用地都是在向西、向北延伸。新的国际机场的经营模式:可以从整体战略出发由国家出资建设管理,也可以由京津冀三省市出资成立股份公司,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利用。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孙久文也认为,如果只是为了建机场,廊坊不用划归北京,新机场就可以服务京津冀地区。现在北京首都机场使用紧张,但天津国际机场规模不小且不太紧张。在机场问题上,是继续扩建首都机场,还是再建新的,要从北京市的总体发展上考虑。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开忠教授认为,现在应首先考虑首都机场的扩建。至于将廊坊划归北京,杨开忠认为要慎重,可能不一定是好事,应该经过科学论证。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合并,应该分析清楚利弊,平衡各种关系,应更多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建设首都经济圈。
廊坊地处京津之间,有着良好的空域优势、区位优势、地理优势、交通优势、环境优势和安全优势。地势平坦,净空条件好,水文地质情况优良,周围没有烟尘和噪音污染,都具备建立大型国际机场的基本条件。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得知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在廊坊选址后明确表示全力支持廓坊市的各项工作,同时表示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对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在廊坊选址工作高度重视,确立了“全力以赴,创造条件,优质服务,保障建设”的指导思想,成立了以吴显国市长为组长、刘学牵常务副市长为常务副组长.寇德松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支持建设领导小组。为保证首都第二国际机场的建设用地,市政府已经下发通知,对三个预选场址规划用地严格控制,并设立政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机场建设。
受钮茂生省长、郭庚茂常务副省长的委托,郭世昌在汇报会上作表态发言。他指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如果在廊坊选址成功,对于推动大北京战略的实施,加快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带动河北与廊坊的发展与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省政府将全力支持这项工程,在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工程上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