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国家,所占地域以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中心,包括陕西、甘肃、内蒙、青海和新疆的一部分,方圆两万余里。京城在今宁夏银川市(时称兴庆府),先后经10个国王,立国201年。“西夏”是当时中原人对他们的称呼,他们自称“白高大夏国”或“大白高国”。其涵义可能是“西部高原上的伟大国家”。
党项族本是古羌族的一个分支。党项族于隋唐之际生活在今天四川、青海两省交界的草原上,长年以游牧为业。公元七世纪,由于受到唐朝和吐蕃王朝两方面的压力,不断举族迁徙,最后臣属于唐朝。在唐朝的支持下,民族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得到较快发展。
党项族的不断强大,使五代和及北王朝感到芒刺在背,故采取了各种方式削弱党项的割据势力。1038年,党项人宣布独立,建立政权,与辽、宋鼎峙,先后臣属于宋或辽。
金与夏发生联系,开始于金伐辽的后期。1122年,天祚帝“走阴山”,女真兵追辽天祚帝至西夏毗连的辽西京地区,西夏王李乾顺派大将军李良辅率兵3万驻天德。两军交战,女真军开始受挫,后斡鲁与娄室合兵夹击,大败西夏兵于宜水。次年,西夏先发兵屯可敦馆,阻止女真兵追辽帝,后又遣使请逃亡在外的天祚帝“临其国”。女真人为“沮疑其救辽之心”,遣使至西夏“示以和好”,并答应“若能如事辽之日以效职贡”,许割地以作酬赏。西夏贵族并未立即答应。金将宗望又写书给李乾顺说:“果欲附我,当如前谕”,并威胁说:“若犹疑贰,恐有后悔。”在辽灭亡已无法挽回的情况下,西夏向金太宗进誓表,“以事辽之礼称藩,请受割赐之地”。金许诺将辽属下塞以北,阴山以南,吐禄泺以西地割与之。
辽灭后,李乾顺于1126年进军天德、云内、武州、河东八馆之地,又攻占北宋震威城。不久,金趁西夏争夺宋西线之地,一而发兵南下攻北宋,一面遣将率数万骑以出猎为名,“逼逐夏人”,夺取天德、云内等州。次年,北宋亡,南宋继立。女真贵族为联夏制宋,消除西夏贵族的怨愤,将原属北宋陕西的“北鄙”地,以黄河为界割与西夏,以抵偿其失去的天德、云内等州地。自此以后,金与西夏的和平友好交往提议频繁,每逢正旦及金帝生辰等节,西夏均遣使赴金庆贺,金亦常在夏主生辰等节派使臣往祝。金、夏使聘往来凡321次,其中和平时期的交往占311次之多。在和平相处的80余年中,虽有过一些小的摩擦,终因双方均需要联合以制南宋,未酿成大的冲突。女真贵族为了利用西夏牵制南宋,应夏人之请,从1137至1146年先后将乐州、廓州、西安州和德威城、定边军等沿边地割赐与西夏。
女真与党项人的经济联系,主要是榷场交易。女真人曾在西北招讨司的燕子城(今河北省张北)与北羊城之间设榷场,“以易北方牧畜”。此地离党项人分布区不远,当时无疑已有党项人来此与女真人贸易。西夏臣属金国后,于1141年向金提出置榷场的要求,金才开设专与西夏贸易的榷场。金先后设立的榷场有:兰州、保安、绥德、环州(以上均在今陕西、甘肃两省境内)、东胜等处。1172年起,金出于边防考虑和阻止丝帛流入夏境,先后罢兰州、保安、绥德三榷场。在西夏要求下,又先后将这三个榷场重开。西夏为金所隔,无法与南宋互通有无,短缺物资主要靠从女真人控制的中原地区取得,而女真贵族也是想通过榷场贸易获得军事需要的西夏马匹。在实际交易过程中,金常不能如愿以偿,所换得的尽是珠、玉之类,而西夏倒能获得其所需的丝帛。因此,金世宗对宰臣说,西夏是“以无用易我有用”。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