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求经济总量忽视市场需求
在许多地方政府领导的施政纲领中,无一例外的把GDP放在首位,想尽一切办法搞经济总量的“大跃进”,结果是有矿的挖煤,有海的捞鱼,有林的砍树,有草的养羊,不但是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恶化了生态环境,而且生产了一大堆卖不出去的过剩商品,还有烂在地里蔬菜和烂在筐里的水果。这些卖不出去的东西说明了什么?就是忘记了市场需求,对市场的变化、流通缺乏分析研究。就目前经济时局而言,局部限制生产力比全面解放生产力更重要,比如限制大兴安岭乱砍伐、限制遍地小煤窑乱开挖等。我们在20年前提出的改革目标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而今天则是琳琅满目、遍地堆积的过剩商品。
有人曾经作过统计,我们过去所批准的房地产开发计划的总平方米数可以让十几亿中国人享用50年,如果我们当初把紧缩银根政策调整为削减基建立项计划,那么治理海南等地区房地产就可以在立项短缺上实现房地产逐步冷却降温,而不至于海南全省几百亿元烂尾楼竖在那无法解决。当然,追求经济总量的决不仅仅是房地产一个行业。
如浙江义乌一个市拥有3000家衬衫厂,而河北保定容城一个县日产8万件衬衫,宁波著名服装企业“雅戈尔”一家就有60万平方米大厂房和数万名职工,年产2000万件衬衫和整套西服,可以供应新加坡、新西兰、文莱、老挝、蒙古、吉尔吉斯、塞浦路斯、阿尔巴尼亚、马耳他、卢森堡和冰岛等数十个国家人均一件。
北京美厨公司年产方便面从13亿包一跃攀升至190亿包成为年产量世界第一,一个工厂比日本一个国家生产的4亿包总和还要多40多倍。由此可见,像这样超倍过剩生产能力厂家不停产歇业才怪呢!
因此,在我们国内商品进入相对过剩的新时期,就要迅速调整改革目标,限制那些创造过剩产品的生产力无限发展,并将他们最大限度地引导到国际市场上参与全球化经济竞争。
二、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热,走出去意识不强
地方政府重视招外商,上项目,见到港澳台同胞就叫老板,见到上级领导就要项目。这已成为地方干部体现政绩的主要特征。而对本地企业的商品出路问题视而不见,对上了项目又不管不问。成了典型的“三拍”干部。即定规划,拍脑袋;上项目,拍胸脯;出问题,拍屁股走人。这种铺下的老摊子亏损没人问,一个劲嚷着增加新摊子,显然是拿钱往井里投。象这样朝反方向使劲,只能使复杂的市场问题越来越多。
当今地方政府自认为体现政绩的首要问题仍然是招商引资项目越多越好。而真正重视市场配套问题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事实上做跨国生意比拼杀国内市场容易得多,也比多年跑成一个大项目快得多。例如华东一家大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换了四套班子跑了14年获得的1.8亿人民币项目资金,仅人工费和利息就花掉了5000万,剩下的设备刚安上就停产了。如果有1.8亿资金,一年做几笔国际差价生意,那会挣多少个来回。
尤其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各省市“百万大军”到北京跑部委要钱,钻国家政策空子,铺新摊摆花架子,长此以往不但把国家审批机关骗惨了、钱袋骗空了,而且潮水般进贡的车辆尾气也把北京城跑脏了、把党风民风跑坏了。
当前几年中国肉多告急时,而罗马尼亚则卖到40元1公斤;当中国黄瓜、番茄烂市时,而古巴则卖到10元1公斤,特别是非洲刚果一头大蒜卖到2元人民币,这些都是很诱人的市场。上述洲际间差异很少会引起人们关注。有些地方政府宁肯花费重金围着一个大项目转,却很少有银行愿意拿出贷款支持当地富余生产力转向国际市场。至少说,有许多农民想拿房子抵押出几万元现金出国打工的事都难以引起各地政府足够重视,有的公民外出打工办护照手续非常困难,像这般管卡压,层层把关,显然与亟待全球出击的中国经济现状极不相称。
三、依赖行政手段,忽视市场新规律
政府在经济上有一个最大的认识误区,就是认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而管理就是下文件,设关卡,收费罚款。结果适得其反,由于一些部门从本位主义出发,管理把关条文规定多,导致了人财物固而不流,不仅没有起到管理作用,反而破坏了市场机制,庇护了垄断经营者,干扰了市场健康发展。
如曾经遍地开花的公路收费站、检查站,再如中央三令五申要消除的地方保护主义,都是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造成的恶果。最近,有消息说福州市将把全市的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这种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做法引起经济界的注意,难道集贸市场的经营方式不是按照市场发展的要求来调整,必须由行政手段强行规定吗?曾经有某地领导为了面子工程,把县城的农贸市场改造成超市式的净菜市场,县财政为此投入了不少钱。但建成后,生意日渐清淡,远不如原先的市场红火。居民宁可到较远的集市买菜,而很少光顾新市场。县领导埋怨居民观念陈旧,居民却仍对老菜场念念不忘。殊不知,这种超市式的菜场只适合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薪金优厚的上班族不在乎每斤菜多几角钱,看重的是时间。而该县的居民因为收入有限,看重的是钱,而不是时间。这种脱离县情的揠苗助长式的做法,因违反市场法则而失去市场。有人说北京城汽车尾气太重,而这么多汽车有一多半是围着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公章和文件手续转圈子。例如开发房地产需要的64枚公章,哪怕有一个章盖不下来,就是银行存有1个亿资金也别想提前开工。与此相反的是通过行政手段上马的重复建设项目,遍地开花,又是一番无序竞争搞乱市场的景象。这种一统就死,一活就乱的中国国情,只有在按照市场客观规律办事情况下才能找到解决的答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