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合两岸三地,开辟七加一自由贸易区
早在1992年以前,台湾“行政院长”萧万长就曾提出过“整合两岸三地共同市场”的构想。目的是希望以台湾高雄港为中心的亚洲营运中心得以早日实现。遗憾的是台湾当局出于安全方面考虑,并没有积极推动这项计划发展。后来,笔者为了给海南省、珠海市、深圳市、汕头市、厦门市五大特区房地产解套,曾经于1996设想过邀请港澳台一道组成八区经济一体化构想。再后来,笔者又于1999年提出了经济统一中国的七加一战略。即通过港、澳、琼、珠、深、汕、厦七个特区率先合作,然后再邀请台湾加盟到七加一经济合作体系中来。但是,由于当时政治时局条件不成熟。这些好的设想,最终仅被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拿去做粤港合作之用了。但应该指出的是:目前,香港与整个广东省的合作是不太合适的。而与广东深圳、汕头等特区紧密型合作则是符合邓小平总设计师提出的再造几个香港理论的,也是符合以特区作台阶迎接港澳台回归原则的。这也是符合笔者提出的“修好港澳台琼珠深汕厦七个特区共同体大台阶,最终迎接台湾兄弟加入”的经济统一中国原意构想的。
今天,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时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不但把2008年奥运主办权拿了下来,而且海峡两岸还双双加入了WTO。这种双边贸易不开放也得开放的新形势,非常利于中国七加一特区经合组织的发展。例如,2001年11月28日,时任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香港出席“第十四届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时,曾向记者表述:在一国两制原则下,香港、澳门与深圳等特区实行小区域自由贸易合作完全符合世贸组织规定原则。
假若,台湾能够放弃“三通”壁垒,也可以加入进来享受小区域自由贸易机会。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台湾与港、澳、琼、珠、深、汕、厦七区合一的自由贸易区框架。
由于上述特区,都是不同时期加入WTO的中国不同地区。所以,在上述地区率先尝试欧洲联盟经济区那样,实行人才物自由往来。这对经济上率先统一中国尤为重要。
二、七加一自由贸易区能给东南沿海带来无限商机
追溯台湾历史,它是在中国最积弱积贫年代里曾被日本割占去50年。后来,中国稍微强起来了,在二战胜利后夺回了台湾岛。今天,中国更加强盛了!台湾与大陆兄弟本应该在一个屋檐下携手过好幸福日子。但是台湾岛内总有一些政客为谋私利,而欲长期阻绕中国和平统一大业。为此,我们海峡两岸中国人都要以共同加入WTO为契机,早日推动港、澳、琼、珠、深、汕、厦与台湾七加一的自由贸易区发展。
所谓七加一自由贸易区,就是象七国集团吸引俄罗斯那样,先将香港、澳门与琼、珠、深、汕、厦五个特区组合成大的七区经济共同体,然后再吸引台湾加入。这样的七加一联合既不矮化台湾,又可将大陆97%人口和99%土地隔开,使之形成真正的一国两制经济安全区板块。通过封关互免签证,互免关税等多边协定提升特区政策向港、澳、台看齐。使港、澳、台、琼、珠、深、汕、厦八区成为21世纪最令人关注的经济热点。只要港、澳、台发展空间能够拓宽到五个特区,那么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落差经济”就会形成,人们就会在特区房价每平米3000元,台湾、香港高达30000元的落差经济中找到高额利润的感觉。如果五大特区也能享受香港基本法中的有关经济政策,那么全世界老板都会争先恐后赶到特区抢押房产,直到五个特区低廉的房地产价格上扬十倍接近港、澳、台的水平才肯罢休。到那时不但套牢的海南、珠海等特区房地产扣子解开,而且还会学习以往香港的做法,将那些用不完的钱转移到投资成本更低的内地,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东部辐射西部的作用。如果再不抢在加入WTO五年调适期内“打好特区牌”,非但西部不能辐射,就连房地产套牢的东部特区也会自身难保。因此,只有先将港、澳、琼、珠、深、汕、厦七个地区经济共同体搞起来,并做出显著成绩,才能兵不血刃,吸引台湾加入,形成七加一的自由贸易区经济统一新格局。或许,这样的一国两制政策方略,会遭到台湾当局一时的抵制,但只要大陆人工费,房地产和税收价格比台湾低,只要七区市场空间比台湾大,那么台湾80%的自由商人,就会通过手中选票,来促使台湾政府,参加我方设计的七加一自由贸易区合作。笔者认为,既然美国商人都从大洋彼岸跑过来争夺中国市场,那么,台湾商人也决不会因政府阻挠而舍近求远到中南美洲寻找市场。如果台湾当局坚持不愿和港、澳、琼、珠、深、汕、厦实行七加一战略合作,那么台湾就会发生内讧,商人们就会用80%的选票将顽固不化、挡人财路的政客选掉;到那时一个强强联合的中华巨人就会携手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三、七加一自由贸易区可行性方案
根据港、澳、台、琼、珠、深、汕、厦地域接壤情况、可先期考虑促进港深经济一体化。由于香港80%的工厂已经转移到深圳形成前店后厂相依为命格局,所以罗湖关、黄岗口岸再挡住港、深两地人财物顺利过关就有违商情民愿了。如果港深一体化,就会让今天住在深圳、学习在香港的2000多位小学生早晚路过罗湖关的人数成倍增加。如果实施港、深一体化,能够顺利解决好170万港人内地子女接收问题,如果参照香港法律将深圳土地实行的70年后地下地上权全部无偿收归国有的做法,改为香港地上永佃权,那么,香港2000多家金融机构就会将深圳真产权的所有楼房抢购一空。只要深圳房地产兑换现金成功,那么就会带动百业繁荣,就会刺激近邻澳、珠仿效港深的做法,而成为第二个合伙经营的一体化区域。“合作谈好处”,只要港深一体化和澳珠一体化都能相互借助对方空间获得多方面好处,那么海南岛和汕头、厦门也会更加积极参与港、深、澳、珠的经济联合,形成七区合一共识,并且通过七区共同体轮执主席(港澳工委可改为七区工委),管理好经济共同体事务。一旦七区共同体落差经济搞得热火朝天取得成功,台湾商人就会坐不住,就会突破三通禁令,像东德推倒柏林墙那样,潮水般涌向七区共同体寻求合作。这种法不责众,众首难犯的局面一旦出现,台湾政府就会出于多方面考虑,被迫参加八区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合作,以此拓展生存空间解决内部市场危机的生产力过剩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要台湾参与八区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合作,一个经济统一中国的新格局就会在中国大陆与台、港、澳、珠、深、汕、厦自由贸易区之间形成。
四、CEPA推动七加一自由贸易区发展
自从2003年6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香港特首董建华主持《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的签字仪式以后,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便上升到一种“优于世贸,先于东盟”的高度。首先,从2004年1月起,香港273种首饰、化妆品、钟表等可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到2006年以前,另有2000多种香港产品可以零关税进入内地。比其他142个世贸成员于2008年后仍需交纳8%关税才能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要优惠的多。有专家估计,仅目前放开的273种商品零关税就可以为香港每年净赚7.5亿港币,其中出口关税高达35%的首饰厂商是最大的受益者,进入内地市场货物就可净赚3500万元关税。对此,台湾商客反应非常强烈,他们也纷纷要求陈水扁政府与大陆签署同等的CEPA协定。以此能够获得港商银行家同等低门槛60亿美元,而不是200亿美元开银行待遇。就在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的同一天,陈水扁经济顾问小组召集人,“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萧万长就立即作出反应,建议两岸未达成客运直航前,先开放货物包机直航,此倡议立即得到台湾工商界热烈称赞。台企会长戴胜通、台工会长李茂家等人表示:台湾每年经香港转运货物400亿美元,多支出绕港成本700亿新台币。所以,台商谋求享受直航和港商同等待遇对促进七加一自由贸易区发展非常有利。
五、 七加一自由贸易区得与失
过去建特区是为了“再造几个香港”,使之提升开放政策与收回的香港、澳门环境相适应。今日再打“特区牌”,更是为了提升发展水平与台湾相匹配。为了不矮化台湾,我们在应用“田忌赛马”的战术中,避免拿整个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与台湾对垒,只分离出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与台湾对垒,这样的七加一自由贸易区才能符合台湾“水到渠成”意指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条件。如果我们能够牺牲五个特区利益换回一个台湾也是值得的!但事实上并不存在牺牲特区利益的风险。反之,还能为特区带来八大好处:
(一)、由于落差经济形成,港、澳、台大量资金就会“水往低处流”,流向房价低、用工低的五个特区,从而形成“商家发财、地方发展”的双赢新局面。
(二)、进入七加一自由贸易区的五个特区能为全球华商回祖国投资,创造更加宽松的资本运营经济安全环境。
(三)、进入七加一自由贸易区的五个特区能为台、港、澳民众购买低价房和生存空间创造条件。
(四)、进入七加一自由贸易区的五个特区能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创造一条新路。
(五)、七加一自由贸易区一旦确立,便会直接形成经济统一中国新态势。
(六)、八区经济一体化形成的经济硅谷为抗御中国金融风险奠定了基础。
(七)、七加一自由贸易区一旦形成,肯定会刺激海南等特区再度繁荣,并为解决内地1500万下岗职工创造良好的空间条件。
(八)、八区经济一体化为中国经济走向新的辉煌创造了真正热点和启动杠杆。
WTO贸易自由化推动了中国和平统一进程,WTO八项贸易原则更为经济上率先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愿七加一自由贸易区早日降临到海峡两岸中国人之间。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