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有考古发现证实,中国人在3000多年前的殷朝就有人迁移到异国他乡。明朝以后,又有越来越多的人漂洋过海出洋谋生。现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有7000万之众,以致有人形容有空气有阳光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从中国家乡远涉重洋的那一刻起,便参与谱写了华人华侨在异乡求生存、求发展,传播中国文化,与居住国国民同甘共苦的移民史,其中的辛酸磨难令人难忘,成就与骄傲可圈可点。
 
中国人大规模移居南美始于19世纪初,以“卖猪仔”的方式进入南美,沦为苦力,从事开矿、修筑铁路、种茶种棉等艰苦的工作。据巴西国家档案馆记载,1812年至1819年间,当时巴西的统治者葡萄牙帝国政府将一批中国人从澳门迁至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作为种植园的苦力,拉开了中国人移居南美最大国家——巴西的序幕。秘鲁最大的华侨社团“中华通惠总局”资料记载,1849年,秘鲁刚刚摆脱西班牙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垦荒、筑路、建港、开矿等都急需劳动力,可秘鲁人口刚过200万,每平方公里仅有两个人。而当时的中国正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创痛之中,民不聊生,许多人被迫签订了出外当苦工的卖身契约。当时从中国的广东到达南美要在海上航行120多天,众多华工被紧塞在船舱里,吃喝拉撒在一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所以才有“卖猪仔”之称,并把劳工乘坐的海轮称为“海上地狱”。大概要有1/10的劳工死在船上,抛尸大海;而熬到南美的,便在工地或地主的庄园里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卖身契的合约未满便惨死异乡的中国人比比皆是。
 
这个时期被称作“卖猪仔”来到南美的中国苦工,主要集中在秘鲁、巴西等国家,秘鲁有10万之众,巴西也有5万人左右。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