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北京明天会更好,全国建设规划专家,老少三代同堂多次为首都规划调整想方设法,最终优化组合成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规划格局。
所谓“两轴”,是北京历史的延续
在动员大会上,“两轴两带多中心”确定为此次修编布局的基础和依据。针对“两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晓江做了详细解释。
李晓江告诉记者,“两轴两带多中心”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到2003年底之间反复研究最后才确定的一个构想。“两轴”指的就是传统的南北中轴线和长安街东西延长线,其中南北中轴线是北京几百年都城史以及北京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这条中轴线最能反映北京空间布局的最高境界。这条中轴线在新发展阶段又向南北两端延伸,北部目前已经到了奥林匹克公园,南部到了永定门。
而长安街延长线则是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一个典型的历史文化缩影。它几乎承载了北京市所有的功能,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今后,它还将继续成为体现城市活力,反映当代文明和承载城市重要功能的一条轴线。对这两条轴线的认识很重要,因为它们既有历史,又有现在,还寄托着我们的未来。
所谓“两带”,就是要在东部各县建若干新城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两带”,是北起怀柔、密云,沿顺义、通州东南指向廊坊和天津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北京西部山区以及延庆、昌平等连线的“西部生态带”。“东部发展带”是指对顺义、通州、亦庄等东部重点新城的规划和发展策略;“西部生态带”是指对昌平至沙河、门城到首钢以及长辛店、良乡、黄村等其他新城的定位和发展策略。
对于“两带”,李晓江也做了详细讲解。据他讲,提出“西部生态带”主要是考虑了北京的“人居环境”,北京再怎么发展也不能丢掉生态环境,这是城市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但是目前北京要赶上上海、广州等兄弟城市的环境还要做出很多努力,所以提出“西部生态带”概念,是一个守住“家底”,保住底线的战略目标。
所谓“多中心”,就是要将过去北京单中心的格局改变过来
“东部发展带”的提出是对北京空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北京一直是处于单中心发展,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往单中心格局不能够支持未来的发展。所以必须从空间结构上进行战略性调整,通过前期研究,市政府得出的结论就是通过东部产业带的建设来实现空间战略性转移,把城市的一些功能从市中心转移出来,让一些新的成长点在东部发展带进行培育。
目前,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有限的土地资源及绿色空间对人口及建设规模的制约;适宜人口密度的制约;水资源条件的制约;空间布局制约。而“多中心”就指在市区范围内建设不同的功能区,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和分散交通压力,在“两带”上建设若干新城,吸纳新的产业和人口,分流中心区的功能。
北京“全力以赴”修编新规划,它给首都民众带来了空前的冲击力,为此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各种评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