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与耶律留哥起义的同时,在东北地区又崛起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这就是蒲鲜万奴所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
蒲鲜万奴,又名完颜万奴。蒲鲜是金的庶姓,完颜是金的国姓。完颜万奴是蒲鲜万奴自立后的僭称,表明自己应当承继完颜氏的大业,号召女真人跟随他在东北图成霸业。
公元1206年的时候,万奴只是一个负责御马牧养和调驯的五品官,后因与南宋作战有战功,被朝廷从南线调到北线,参加金军与蒙古的作战。
万奴是在镇压耶律留哥等契丹起义的过程中发迹的。宣宗南迁后,万奴膺任辽东宣抚使,作为镇抚辽东方面的统帅,负责镇压耶律留哥的起义。
1214年,万奴统兵40万北进讨剿耶律留哥。当时形势对金廷十分有利:万奴自己统兵扼留哥南边要冲,东北路招讨使完颜铁哥据肇州(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茂兴南吐什吐)、泰州(今吉林省前郭八郎乡他虎城),压留哥北境,将留哥夹在其中;只要两军密切协作,可稳操胜券。可此时,万奴利用金军主帅的权力,给完颜铁哥定个罪名,杀之。此举引起了将士们的激烈反对,导致了围剿留哥的失败。
宣宗南迁后,国势日蹙,对地方将领失去了完全控制的能力。宣宗对万奴杀完颜铁哥和进剿耶律留哥的失败,没有给任何处分,只是责备他“未能协力尽公,以徇国家之急”,轻描淡写地要他“尚惩前过,以图后功”。
由于成吉思汗的南下,金军将帅或是投降,或是不战自退;北京和辽西诸地失守后,地方土豪和地主武装纷纷拥兵自立,辽河东西一带陷入一片混乱。金宣宗此次下旨增加了万奴的不满和抵触情绪,促进了他自保思想的产生。1215年春,万奴发动了兵变。
兵变后,万奴以东京为根据地,积极向外扩张力量,开始比较顺利,后来遭到金辽东将士的坚决抵抗。他原打算乘蒙古军队到来之前,在东北站稳脚跟,可事与愿违。形势使万奴认识到,不建立政权,不称帝号,不易收揽辽东人心,于是,1215年十月万奴建立了大真政权。
万奴的大真国建立后,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摆在他面前的有三大势力:一为金,二为耶律留哥,三为蒙古。
金为了搞垮大真政权,对辽东的将领们采取了曲赦的方法,笼络和瓦解万奴军心。耶律留哥经常与万奴争地盘,万奴胜少败多,妻子李仙娥都被留哥掠去了。然后对大真国威胁最大的还是新兴的蒙古。蒙军铁蹄所到之处,对于投降效命者,予以重用,并多少保留原有势力,驻守原来地方,据降者杀无赦。因此,摆在万奴面前的是,如与蒙军抗衡,势将败亡;如投蒙古,还可蜷伏待机。于是,1216年十月,万奴投附蒙古,并按照蒙古的规定,以儿子贴哥为人质,送到蒙古军中。
万奴依附蒙古,是以保存实力为前提的。好在当时蒙古侵金,旨在掠夺,呼啸而来,饱载而去,不占城隘,不留驻军,因此,万奴伪降之术获得了成功。后来,万奴觉得时机成熟,突然起而反侧,杀死蒙古所置的辽东行省右丞耶律捏儿哥,率众“遁入海道”,脱离了与蒙古的附庸关系。
1217年正月,万奴军出海岛,转战辽东东南部,出没于鸭绿江一带。在控制了曷懒路之后,意图攻占金肇兴之地会宁府,攻打了半年多时间,无奈撤军。当年六、七月间,万奴改国号为东夏,都城开元,建号上京,别置南京与北京。此后,蒙古集中用兵于西夏,又与金廷力争中原,无暇分兵辽东。万奴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开拓,建立起称王自重的东夏国。
东夏的都城开元具体在什么地方,众说纷纭:一说在今绥芬河流域双城子(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南面的克拉斯诺雅山城,一说在今黑龙江省依兰(五国头城),一说在今吉林省延吉市城子山山城,一说在黑龙江省东宁县城附近,还一说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一带。
万奴改建东夏国后,继续扩大疆域。短短的几年时间占领了许多地盘,全国人口约170余万,占金代女真人口的半数之多。其疆域范围最盛时,东至日本海,南在朝鲜连浦里朝鲜古长城东段、定平、大岭一线,西至吉林省中部偏西、黑龙江省南部当中一线(后期包括金上京会宁府,即黑龙江阿城),北至黑龙江省巴彦依兰以北及黑龙江下游地区。
东夏所建立的是一个封建地主割据政权,官制“悉与金同”。中央机关有尚书省、下设六部;并设有元帅府,地方置有路、府、州等。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和地域的扩大,实力也大有增强,自1219年后,高丽向东夏、蒙古交纳贡物,东夏与蒙古享受同等待遇,俨然具有同蒙古大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