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在公元661年入侵波斯萨珊王朝
根据《旧唐书》记载,阿拉伯人在公元661年入侵波斯萨珊王朝之时,波斯王子俾路斯远赴长安向当时统治中国的唐朝,要求提供军事协助。唐朝于是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故地设立大唐波斯都督府。
波斯王朝灭亡时末代王子俾路斯逃到长安寻求庇护
并且任命波斯继承人俾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大都护府。公元662年,唐又册封俾路斯为波斯王。公元670年到674年,俾路斯再次来到唐朝首都长安搬兵。唐高宗授予他右威卫将军。
一、成立大唐波斯都督府初衷
俾路斯是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伊斯埃三世的儿子
根据史料,这个俾路斯是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伊斯埃三世的儿子。当时波斯帝国除了受到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打击,还在629年和642年连续发生了两任皇帝遇刺事件,萨珊王朝因此在内忧外患中覆灭。王子俾路斯走投无路才率亲信们远逃长安避难。
拿着古兰经作战的阿拉伯帝国入侵萨珊帝国
当时唐朝处于高宗时代,对信仰佛教和拜火教的波斯深感同情,对拿着古兰经作战的阿拉伯帝国崛起能量缺乏精准了解,但觉得远亲不如近邻的波斯遭人欺负,应该仗义的挺身而出帮人一把。因此便成立了大唐波斯都督府,并且利用俾路斯的萨珊帝国正统地位,先后派出裴行俭大将军和王名远将军,护送俾路斯王子和继承他的儿子泥涅斯左右威卫将军回波斯都督府光复祖国,将国破家亡危难之际的波斯故地纳入唐朝的军事援助范围。
二、《旧唐书》记录波斯国的原文
俾路斯逃往大唐
笔者在《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波斯国》里,曾经看到这样描述:二十一年,伊嗣候遣使献一兽,名活褥蛇,形类鼠而色青,身长八九寸,能入穴取鼠。伊嗣候懦弱,为大首领所逐,遂奔吐火罗,未至,亦为大食兵所杀。其子名卑路斯,又投吐火罗叶护,获免。卑路斯龙朔元年奏言频被大食侵扰,请兵救援。诏遣陇州南由县令王名远充使西域,分置州县,因列其地疾陵城为波斯都督府,授卑路斯为都督。是后数遣使贡献。咸亨中,卑路斯自来入朝,高宗甚加恩赐,拜右武卫将军。
裴行俭大将军护送波斯王子俾路斯西征
仪凤三年,令吏部侍郎裴行俭将兵册送俾路斯为波斯王,行俭以其路远,至安西碎叶而还,卑路斯独返,不得入其国,渐为大食所侵,客于吐火罗国二十余年,有部落数千人,后渐离散。至景龙二年,又来入朝,拜为左威卫将军,无何病卒,其国遂灭,而部众犹存。
三、《新唐书》的白话解读
后来,笔者在《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下·波斯国》里,又发现如下记录和描写:贞观十二年,遣使者没似半朝贡。又献活褥蛇,状类鼠,色正青,长九寸,能捕穴鼠。伊嗣俟不君,为大酋所逐,奔吐火罗,半道,大食击杀之。子卑路斯入吐火罗以免。遣使者告难,高宗以远不可师,谢遣。会大食解而去,吐火罗以兵纳之。
大唐建立波斯都护府
龙朔初,又诉为大食所侵,是时天子方遣使者到西域分置州县,以疾陵城为波斯都督府,即拜卑路斯为都督。俄为大食所灭。虽不能国,咸亨中犹入朝,授右武卫将军,死。始,其子泥涅师为质,调露元年,诏裴行俭将兵护还,将复王其国。以道远,至安西碎叶,行俭还。泥涅师因客吐火罗二十年,部落益离散。景龙初,复来朝,授左威卫将军。病死,西部独存。
大唐东都洛阳俾路斯王子墓
以上两部《旧唐书》和《新唐书》大概描述了危机中古波斯寻求大唐援助的原因和经过。用白话文叙事大概就是公元670年,高宗招卑路斯入朝,授“右武卫将军”,于长安置波斯寺,卑路斯与其子泥涅斯先后定居长安,最后均客死中国。
四、大唐退出波斯都督府的原因
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大军前往波斯救援
关于唐高宗李治和实际控制人武则天,在西域设立的波斯都督府、月氏都督府、昆凌都护府、濛池都护府。在吐蕃帝国反复冲击陇左陇右、河西四镇,经常中断李唐王朝与西域120个州府的联系,导致中央与地方政令不畅。加之后来“神龙之变”和武则天病死归天,以及再后来唐中宗高仙芝大将军失败于恒罗斯之战。
惨烈的恒罗斯之战
最后唐王朝在中亚西域设立的多个都督府都关门歇业了。从此以后,人们也就不再提及大唐波斯都督府一事了。
五、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四夷自服”
为了赞美大唐盛世期间的丰功伟绩,曾任大唐礼部员外郎的大文豪柳宗元曾留给后世一篇名作,一个“四夷自服”的“世界政治大国”盛况尽收其中:麹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龙旂翻海浪,馹骑驰坤隅。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武则天
而政治大国的一个侧证,就是她能建立起对世界流亡者的吸引力和信任度。成为各国政治流亡甚至叛国者的首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