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正式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技术突破-产业培育-生态构建"三步走战略,推动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意见》明确分阶段发展目标:到2027年,将集中突破脑机接口核心关键技术,初步建成涵盖材料、算法、装备的全链条技术体系。重点攻关柔性电极、高精度芯片、智能解码算法等核心技术,推动脑机接口产品在医疗康复、智能交互、工业监测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培育形成2-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预计突破500亿元。
文件特别强调企业梯队建设,提出到2030年培育2-3家具备国际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形成5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通过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场景示范"创新联合体,在脑疾病诊疗、类脑计算、人机协同等前沿领域建立标准体系,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意见》规划了三大战略方向:在医疗健康领域突破神经修复、精神疾病干预等临床应用;在智能交互领域开发无创脑控设备,推动元宇宙、智能驾驶等场景创新;在工业领域探索脑机协同的复杂装备操控系统。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万亿级市场空间。
针对伦理风险和技术安全,文件同步建立双轨制监管体系:一方面通过脑机接口专用伦理指南确保技术向善发展,另一方面建设国家级测试验证平台,重点突破脑信息解码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等关键问题。业内专家指出,该政策的系统性布局标志着我国在脑科学交叉领域已形成"政策-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的全新范式。
此次七部门联合发力,彰显国家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战略决心。随着《意见》的落地实施,我国有望在脑机接口这个战略必争领域实现技术主导权与产业话语权的双重突破,为全球脑科学革命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表示:“脑机接口是人机交互的终极形态之一,其发展将重构医疗、教育、制造等多个产业。此次政策不仅明确了技术路线图与产业时间表,更通过集聚区建设、领军企业培育等举措,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协同创新的土壤,有望推动中国从‘跟跑’转向‘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