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各族汉化颇深,有些地方直接为汉人统治(高昌),“风俗政令,与华夏略同”。由于各国均为绿洲边缘小国,自身难以统一为完整政权,故长期受制于匈奴、突厥;但其经济却以农业为主,封建化程度较深,加之历史上的汉化影响,故极愿归属中原王朝。另一方面,隋社会经济繁荣后,也急于开通丝路,发展中西贸易,故炀帝开通西域较为顺利。
大业初,炀帝令裴矩驻守张掖,主持开通丝路事宜。矩曾撰《西域图记》三卷,序言中记载了从敦煌到地中海东岸的三条道路:北道即天山北路,由伊吾(今哈密)经蒲类海(今巴里坤湖)、铁勒等部而至拂菻国(今叙利亚);中道即天山南路的北道,由高昌经焉耆(今新疆焉耆县)、龟兹(今库车县)、疏勒(今喀什市)而至波斯;南道即天山南路的南道,由鄯善(今若羌县)、于阗(今和田县)、朱俱波(今叶城县)而至北婆罗门(今印度北部)。其中的中道和南道,自汉以来即为“丝绸之路”;而北道则在魏晋南北朝至隋时始兴,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与中外交流的持续发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