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WTO,入世前风风雨雨,入世中轰轰烈烈,入世后勃勃生机,中国正在体验着入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然而,入世了,并非万事大吉,WTO有其自身的一些缺陷。比如,乌拉圭回合谈判最终形成的《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书》缺乏有关竞争政策和劳工标准的相应条款,当遇到有关这两个方面的纠纷时就无法可依,难以做出公正裁决;再如,诉讼执行期限过长,即便最后公正的裁决下来,诉讼国家的损失可能已经是巨大而难以弥补的了。
在加入WTO前夕,我国领导人就清醒地看到,WTO不是通向各国丝绸之路的万能钥匙。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浪潮,我们不仅要加入WTO这个大家庭,而且还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有所作为。在加入WTO之后,在开放和发展进程中,我国的又一大波澜壮阔的举措就是:与周边东盟携手,组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筑继欧盟和北美自贸区之后的未来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预示着中国与东南亚十国在一个更广阔的“丝绸之路”领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来整合资源、强化优势;预示着相互之间经济融合度将大大增强,经济联系将特别密切,共享商机将成为现实;预示着共同打造的这艘航母将在全球经济大潮中具有抗台风的能力。从2001年在文莱召开的第5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10+1)会议以来,双方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以开展更密切的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按照当时的设想,CAFTA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大市场,成为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