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大于对抗,团结强于分裂。当今世界,由于有了联合国的存在,许多国际问题皆能在民主协商中解决。为了发展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洲际板块经济一体化,如今西方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已经变成了超越经济领域合作的欧洲联盟;为了学习欧洲奋发向上,落后的非洲也成立了非洲统一组织;墨美加也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国;南美洲各国也成立了拉丁美洲会议组织;特别到了2005年,南北美洲联合成立除了古巴之外的美洲34国自由贸易区,更有利于这个地区8亿人口,13万亿产值的威力发挥。现如今就是太平洋16个岛国也成立了“太平洋岛国论坛”合作机构!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各大洲正向一体化方向全速推进,而占世界人口最多的亚洲49国更应该重视一体化,并且加速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一、亚洲缺少联合
约占世界陆地(含南北极)总面积29.4%的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现有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欧大陆5071万平方公里的4/5。亚洲人口总和32.3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2%。亚洲,既是一个古老历史文明发源地,又是一个多年战乱纷纷,缺乏协作与联合的社会。随着近些年来有识之士的推动努力,目前亚洲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东盟十国,南亚七国,中亚五国和中东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区域性组织。但是整个亚洲还缺少像欧洲与非洲那样的紧密性联合。由于缺少凝聚力,曾经身为亚洲国家而骄傲的土耳其,虽然有着东方穆斯林征服西方罗马拜占庭帝国,繁荣昌盛600年的奥斯曼帝国历史,但如今却经不住欧洲一体化文明进程的诱惑,目前土耳其在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基础上,正在积极申请加入欧洲联盟。
另外一个缺少亚洲意识的日本,除了早些时候与欧美强国组成了西方七国集团之外,更多在处理国际事务的态度上都是与美欧等国家保持一致。还有80%领土在亚洲的俄罗斯,至今的内政外交重点仍然放在欧洲部分。就是中东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也是越过西亚设置到非洲的埃及开罗。
由于亚洲缺少联合,资源外流,人心不齐,一盘散沙,因此祸起萧墙,任人宰割。全世界至二战以来暴发的11次大战中,除了欧洲一次科索沃战争和南美一次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外,其他9次战争都发生在亚洲。它们依次是1948年5月14日开始发动的中东战争;第二次是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这次美、日、韩等联军损失109.3万人,中朝也伤亡了100多万人);第三次是1961年5月14日爆发的抗美援越战争;第四次是1971年11月21日爆发的印巴战争;第五次是1979年12月爆发的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第六次是1980年9月爆发的两伊战争;第七次是1990年8月2日爆发的海湾战争;第八次是2001年10月7日爆发的阿富汗战争;第九次是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这些在亚洲本土上爆发的战争,都有美洲、欧洲、大洋洲的外部军事力量参于。有些军事心理学专家针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这些外岛势力干涉亚洲事务,曾经一针见血指出:亚洲拥有原子弹国家最多,军队最多,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土地最辽阔,但是国不安、家不宁、人不和,导致外力有可趋之机,外岛时有绕袭大陆之疾。这一切皆因朝韩对立,印巴不和,两伊抵消,巴以冲突,以及土耳其、俄罗斯宁啃欧洲饺边,而置亚洲大陆利益于不顾所造成的,由此可见,缺少亚洲意识,缺少亚洲联合和团结的东方49国,长期羡慕别人,资源外流的东方亚细亚该到了惊醒的时候了!
二、亚洲需要联合
面对亚洲大陆一盘散沙,相互残杀等种种危机,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首先提出了亚洲互信的“亚信会议”;印尼前总统瓦希德及时提出了以中国、日本、印度、印尼为四大支柱的亚洲联盟;马来西亚总理马哈缔尔早在1990就提出了成立“东亚经济集团”的设想;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曾经预言:随着东盟十加三概念接近于现实,我们很快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更大的新东亚共同体,这将进一步加强亚洲在全球经济增长三角中的第三极地位;世界贸易总干事素帕猜•巴尼巴滴认为: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创伤,所以亚洲已经认识到需要结合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改革,来推动区域间及国际间合作。作为全球一体化网络一部分的亚洲网已经逐渐建立;韩国议员金敏锡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呼吁:我们可以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发展中看出,它们联合后不仅在经济上受益,而且在安全关系上受益。亚洲国家也可以从成立安全同盟中受益,每个成员国都可以作为一个团结强大的亚洲一部分增强自身的经济地位。
综上所述,亚洲精英们已经看到欧洲联盟的好处,和自身加强团结的迫切需要。其实,早在欧洲结盟之前,整个欧洲是一个混战厮杀1000年终无宁日的欧洲,就是到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近代还混战了三百年。为此,曾经参加过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深受其害的法国老兵让•莫内终于提出了法、德率先启动欧洲联盟计划。
今天,受益的欧洲联盟轴心国之一的德国,铁路、高速公路可以四通八达向东北连接到俄罗斯,向西南连接到葡萄牙,向东南可以连接到土耳其;由于欧洲国家有了上述的政治觉悟的先诀条件和物质经济条件,所以才有了大区域跨国协作的基础。因此,欧洲联盟率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一体化也就不足为怪了。
现在,从物质经济条件分析,亚洲国家最好的当数日本!但是,这个与亚洲大陆板块相隔的岛国,虽然是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强国,却不能成为亚洲便捷的大陆联合交通发挥作用。
在亚洲,虽然中国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数第一,但是,便捷高效的高速公路却不能与周边国家连接共享,尽管有一条亚欧大陆桥铁路可以穿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到达欧洲或非洲,但是由于上述国家铁路轨距大于中国,所以每次中间货物出境到新疆阿拉山口海关都要囤积等候数日,将集装箱货柜一个一个重新吊装到另一个国家的火车底盘上,才能够继续向西运到土库曼或阿塞拜疆,之后,又要将集装箱货柜换底到轨距不一的土耳其火车上,这样才能沿着欧亚铁路土西新平线到达欧洲西班牙等国。这一切皆说明,政治体制不一的亚洲各国,同样遇到了铁路轨距不一的头痛问题。这就是亚洲急需要联合的动因所在。
三、亚洲能够联合
回顾亚洲古代历史,中国早在汉朝时期就有张骞、班超、甘英等出使西域到阿富汗、伊朗及阿拉伯各国访问、建立友好关系。到了盛唐时期,葱岭东西两侧的西域36国合并成一个中华大家庭,其中出生在吉尔吉斯的李白还成了大诗人。另外,唐朝曾就通过丝绸服装及唐三彩陶瓷等贸易活动联合,与亚洲各国进行频繁的经贸往来交通活动;中国元朝忽必烈皇帝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也曾经三次西征,打通了唐代流传下来的丝绸之路。由于元朝时期建立了统治中亚,西伯利亚和西亚,南亚的四个大汗国,所以早在元朝时代,亚洲就曾经以中国为中心贯通了阿塞拜疆、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及印度,印尼等国的经贸联系;中国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建立了太平洋至印度沿岸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也门等国建立了古往今来牢不可破的经贸网。例如,仅印度洋沿岸国家和中东阿拉伯半岛就多次接待了郑和船队。其中1405年至1425年间,郑和还三次登上阿曼佐法尔,也门亚丁湾和沙特麦加。特别是印度、阿曼等国还派出16国商人和使臣共计1200人于1423年随郑和船队,抵达北京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切都为亚洲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历史基础。
为了亚洲能够早日联合起来,近年来,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曾经提出建设泛亚铁路构想。今天,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泰国、中国正在大兴土木努力把这个理想变成现实;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及日本前首相竹下登的呼吁努力下,有关成立亚洲经合组织的构想,正在变成更大的包括加美墨环太平洋国家在内的亚太经合组织。为了与欧元、美元抗衡,最近日本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长行天车雄提出“亚洲统一货币”新设想。他希望凭日本现有实力,先形成与美元、欧元相抗衡的6、2、2机制,然后再根据中国,朝鲜半岛等经济强国崛起,最终合作形成亚洲统一货币。为了亚洲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更热心的劝说亚洲各国在相互克制冲突,相互消除信任危机的基础上成立“亚信会议组织”。由于亚洲联合有了古代连纵历史和上述各国促进联合的良好基础,相信在现代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新形势下,未来的亚洲一定能够紧密的联合起来,并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和平与发展的洲际力量。
四、成立亚洲统一组织
为了早日推动亚洲联盟进程,前几年中国便在海南岛发起设立了“博鳌亚洲论坛”。在菲律宾老总统拉莫斯论坛主席和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等领导人的热情推动下已经取得了成绩,受到了亚洲各国政府的热情关注。笔者认为:如果在“博鳌亚洲论坛”、“亚信会议”基础上,再相应成立一个“亚洲统一货币组织”、“亚洲经济联合会”、“亚洲联盟”,同时吸纳各国老政治家作为名誉主席,吸纳最先提出亚洲一体化的国家领导人为首任轮执主席,吸纳各国商会主席为亚经联副主席,那么,亚洲49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就会产生联合的平台和共同协作的声音。笔者以为:亚洲经济互补性最强,例如日本、中国、韩国都已逐步形成了向外输出经济的新格局。其中日本早在前些年就已经向外输出资本37000多亿美元,接近于该国一年的总产值;另外,中国产品需要更多的国际消费市场,它已经飞速发展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中心。而亚洲更多像老挝、缅甸、蒙古、也门、阿富汗、黎巴嫩等国,对于日本的资本和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十分喜爱。这样便形成了一边需求资本、物资,一边拥有开阔市场的互补性联合体。只要选择香港这样的国际平台成立“亚洲经济联合会”,定能透过信息互联网及联谊互访等形式,快速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向前发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