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的晨光尚未铺满大地,大庆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仪器实验室的灯光已率先亮起。仪器所所长裴斐与徒弟高明俯身桌前,目光紧盯着一块宽2.5厘米、长14厘米的电路模板,反复推敲着模块配置的优化方案——在这支由“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队伍里,这样与时间赛跑的科研场景,早已成为常态。
2024年11月1日,大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庆钻探)正式揭牌成立。作为从大庆油田内成长起来的钻探劲旅,60多年来,大庆钻探累计打井超18.4万口,进尺相当于穿透了19个地球,扛起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责任。
时间回溯至1960年3月,37岁的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奔赴松嫩荒原,一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拉开了大庆石油会战的序幕。
彼时物资极度匮乏,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先辈们,凭着“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的豪情,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不仅实现了我国石油自给自足,更用热血与汗水孕育出了“铁人精神”。
岁月流转,精神不灭。“铁人精神”如同播撒在松嫩平原的火种,成为指引一代代石油人前行的精神坐标。
对于以工程技术服务为主责主业的大庆钻探而言,随着勘探开发不断向深层挺进,原有1500米量程的电磁波随钻仪器,已难以满足生产需求——这款实时传输井斜、方位等关键数据的设备,直接关系到钻井效率的提升,其迭代升级迫在眉睫,也成为裴斐和同事们的科研攻关重点。
“研发新设备时,每个元件都要经历千百次调试与验证,测试过程中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导致电流瞬间增加,就会烧毁全部元件。”裴斐说。
而这样攻坚克难的劲头,恰与当年王进喜“识字搬山”的执着遥相呼应。幼年因家贫未接受正规教育的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后,深知文化知识对工作的重要性,立下“愚公移山”之志,提出“我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靠着勤学苦练掌握技术,推动了钻井工艺的革新突破。
裴斐带领科研团队夜以继日攻关,演绎着新时代的“识字搬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突破大功率发射、弱信号提取等关键技术,将仪器量程成功提升至2000米。如今,这款新仪器的服务工作量提高210%,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超2500万元,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精神的传承,往往体现在关键的人生选择中。成长于大庆油田的裴斐,自小听着“铁人”故事长大。2012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他婉拒了深圳科技公司的高薪邀约,循着曾在油田工作的父亲的足迹,毅然回到大庆钻探,投身到钻探急需的仪器设备的研发事业中。
成功将仪器量程提升至2000米后,裴斐和团队成员并未止步。今年7月,他们研发的电磁波随钻仪器在川渝地区试验成功,信号有效传输深度达3260米,为公司开拓西南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常说要与‘铁人’对话,这份对话的核心,就是让高附加值科技产品,成为队伍闯市场的底气。”裴斐坚定地说。
数年来,在“铁人精神”的鞭策下,裴斐先后牵头完成不同型号随钻测井仪器、旋转造斜仪器等多项研究攻关,累计为企业创效近亿元。
“每当科研遇到瓶颈,我总会想起‘铁人’老队长那股子不服输、不放弃的韧劲,就觉得没有跨不过的坎。”裴斐说。而这也是大庆钻探众多科研工作者与技术人员的共同心声。
对于奋战在钻井一线的1205钻井队,“铁人精神”更是他们的“传家宝”。这支队伍由王进喜亲自带到大庆,“铁人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传承。如今,42名队员承担着特殊工艺井、页岩油井等艰巨任务。
然而曾几何时,这支功勋队伍也面临着亏损的困境。“咱是‘铁人’带出来的队伍,不能戴着亏损的帽子!”队长段永坚与副队长杨季冰以“铁人三问”为镜,向全队发出新时期的“赶考三问”:“观念转了没?效益在哪里?行业最高指标是多少?”
带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1205钻井队历时三个月编印《工程作业指导书》,推行“铁算盘”精益管理与“模块化”创新,从每一个环节抠成本、提效率,最终实现了从亏损到边际利润最大化的跨越。
2021年,大庆油田启动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在古龙页岩油开发现场,这支队伍更显担当,他们直面页岩油开发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里一米厚的地层中藏着上千个薄脆小层,钻头穿行其间,难度堪比“用吸管穿千层酥饼”。
1205钻井队迎难而上,一举创下钻井周期9.63天、钻完井14.42天等7项新纪录,将区域平均钻完井周期降至26.31天,为2025年新增1.58亿吨探明储量的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提档加速”。
“每次遇到困难,我们就去队史室看看老队长的照片,跟‘铁人’‘对话’,心里就有了劲。”段永坚的话掷地有声,“我们不仅要打好井,更要打出效益井,不辜负‘铁人队伍’的称号。”
传承精神方能固本培元,深化改革终能激发活力。大庆钻探揭牌成立后,第一时间召开科技大会,启动五大创新工程,组建院士工作室与38支科技领衔攻关团队,推动研发经费同比增长66.7%。
一系列改革举措也让这个企业焕发生机活力。今年前8个月,企业同比减亏15.53亿元,成本费用支出减少21.88亿元,百元收入营业成本降低18.53元,亏损面从92.9%收窄至75%。
“从老一辈‘人拉肩扛’到新一代‘科技攻关’,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铁人精神’这一队伍灵魂。”大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赫说,他们将深入开展“铁人精神火种行动”,以市场需求增量撬动发展增量,用新时代的新作为展现石油铁军的新风采。
松嫩平原上,钻塔依旧高耸;风猎猎作响中,“铁人队伍永向前”的标语格外醒目。当《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熟悉旋律再次回荡在油田大地,这支“铁人之师”正以精神为炬、以创新为刃,在建设百年油田、端牢能源饭碗的新征程上,续写着永不褪色的传奇。
这精神,历久弥新;这队伍,永葆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