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2 日消息,自 11 月 1 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
黄金税收新规正式实施以来,国内黄金市场正经历显著调整。新规引发金饰价格进一步上涨,全国最大黄金批发市场深圳水贝人气大跌、交易降至 “冰点”,品牌商同步上调售价,整个行业陷入政策适应期的摸索调整阶段。
新规核心调整:非投资性黄金税负提升
此次黄金税收新规的核心变化,在于对黄金交易实行 “投资性用途” 与 “非投资性用途” 的差异化税收政策。其中,直接影响金饰市场的关键调整是:会员单位购入用于非投资性用途的标准黄金,进项税抵扣率从原来的 13% 降至 6%。这一 7 个百分点的税负增加,直接推高了黄金珠宝企业的采购与生产成本,成为金饰价格上涨的核心推手。
新规同时明确,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标准黄金,卖出方可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但场外交易需按 13% 税率缴税,旨在引导交易向规范化场内渠道集中,打击场外非法套利行为。对于违规开票、未按规定申报用途的主体,将面临 3 至 6 个月的开票限制,强化了市场合规监管。
市场震荡:水贝交易 “冰点” 与双报价乱象
税收成本的上升迅速传导至终端市场,深圳水贝市场首当其冲。作为占据全国黄金珠宝交易半壁江山的核心枢纽,目前市场人气较新规前大幅下滑,商家普遍反映交易陷入 “冰点”。为应对政策变化与成本压力,市场内出现了 “税前价” 与 “税后价” 并存的两套报价体系 —— 部分商家为留住客户仍维持原报价,合规经营的商家则不得不转嫁新增税负,导致定价混乱。
上游供应链同样承压,料商们面临 “有货难出” 的困境。由于金饰价格飙涨,下游零售商与加工企业观望情绪浓厚,采购意愿大幅下降,部分小型工厂甚至因销售不佳暂时停工,行业流通效率明显降低。此前水贝金饰与品牌金饰的价差可达 230 元 / 克,新政后这一差距已骤缩至约 137 元 / 克,市场价格优势被快速侵蚀。
品牌调价潮:部分产品涨幅超 30%
面对成本压力,周大福、潮宏基等头部品牌已率先启动调价。周大福明确表示,税收新规带来额外采购与生产成本,自 11 月 3 日起对部分黄金产品调价,其中传承系列、故宫联名款等高端镶嵌饰品涨幅尤为显著,部分产品价格上调幅度超 30%,单价最高的故宫系列产品折合克价已突破 3400 元。潮宏基则通过黄金租赁套保工具对冲部分波动,同时聚焦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以应对市场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涨价主要集中在非投资性金饰领域。普通消费者通过交易所会员单位购买标准金条等投资性黄金,仍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采购成本未受直接影响,这也导致市场出现 “消费金涨价、投资金稳定” 的分化格局。
行业适应期:短期阵痛与长期规范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市场的混乱与低迷,本质上是行业对新规的适应过程。新规首次明确区分黄金的投资与消费属性,细化了税收征管流程,长期将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集中化方向发展,挤压场外灰色交易空间,提升中国黄金市场的全球定价话语权。
对于企业而言,短期需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结算模式等方式突围;长期则需从价格竞争转向工艺与设计创新,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缓解成本压力。世界黄金协会预测,硬足金饰品及 “足金 + 其他材质” 的轻量化产品,将因总价优势成为市场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