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北京的画人陈玉明,自号积跬居主人。最近创作了一批水墨画。给人以面貌一新的感觉。他作画断续三十年,近来有所顿悟。完全摆脱了以往以形立像的观念,而代之以书法入笔,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宣纸,纵横于水墨之间,乞求中国水墨的形式美和自然美,他对学生时代就常听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继承传统中国水墨美学同时,吸收现代绘画理念,采取多样的绘画形式。给他的水墨画注入新的生机,呈现出新的精神风貌。他说:要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审美情趣, 首先要对中国画特有的工具及表现方式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一要重视 “笔”:中国水墨画用的是中国特有的毛笔,与书法用得是同一工具。书画相通, 画家充分的运用书法中的各种笔法。如张彦远言:“顾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起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昔张芝学崔瑗,在度草书方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形成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的中国笔墨形式。与西画用笔纯粹的造物是截然不同的含义,故画水墨画的人一定要有很高的书法功底。
二要重视“墨”:中国水墨画中,以墨色为主,加以其它植物性和矿物性颜料。大多数则纯粹用水墨表现。而不用其它色彩。这也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和道家对于色彩主张素朴、玄化、反对错金镂彩,绚丽灿烂。老子曰:“五色乱目,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把墨色推崇为无与伦比的朴素之色。根深蒂固的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要充分发挥水墨的单纯性、多变性、墨分五色(焦、浓、中、淡、清)水墨为上。毛笔藉助墨在不同质地的宣纸上产生变幻无穷的墨色,墨韵变化之奥妙,形成高雅的水墨画审美心理意识。
三是挑好“纸”,宣纸出现之前绘画多用的是绢帛等材料,虽用毛笔绘画,却未曾体验到可以发挥水墨精妙的长处,宣纸的采用无疑是一个进步。把中国水墨画的意蕴发挥到极至。画家一定要熟悉[宣纸的特性,由于工艺和配方不同,宣纸是一纸一性,要选对适合自己的纸,不要轻易换纸。
画中国水墨画的人,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要了解,对中国水墨画特有的绘画工具等方面要能做到掌控自如。知晓中国水墨画是在先民“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社会观的影响,吸收儒、道家思想以及喻仁、智、高扬人的道德精神和人格美。历代水墨画家在真实再现自然水墨美的同时,贯注自己的思想感情于其中。他们的作品的景真,情深,意切和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怡悦观者的情性,陶冶人们的情操,疏导人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