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亿纬锂能在惠州举办了亿纬锂能总部研发中心落成仪式暨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
据悉,亿纬锂能总部研发中心总投资20余亿元,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项目自2021年8月开工到2022年11月建设完成,总耗时16个月。覆盖圆柱电池、方形电池、模组、BMS、储能系统等产品的精密检测和分析。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到目前,亿纬锂能建设了动力电池研究院、电池系统研究院,以及电性能测试中心、安全测试中心、研发实验室等研究院,同时也在装备材料、移动能源技术等方面设立了多个研究所。预计在2023年底,构建一个围绕电化学能源体系的全面研发机构。
01
亿纬锂能发布大圆柱钠离子电池
当日,亿纬锂能在线上发布了多项电池技术及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发布了亿纬锂能第一代大圆柱钠离子电池产品。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大圆柱钠离子电池,其电芯内径为40mm,高度为135mm,电芯载体为C40铝壳。材料使用方面,正极采用了层状氧化物材料,负极采用了硬炭材料。能量密度可达135Wh/kg,10C下容量保持率高达90%,循环次数可达2500次 80%容量保持率,且在-40℃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该产品的亮点在于亿纬锂能将近年来主攻的大圆柱电池技术与钠离子电池技术相结合,并且采用了全极耳设计。
亿纬锂能中央研究院副院长赵瑞瑞在新品发布会上介绍,通过全极耳的设计,钠离子电池能够做到高安全,低阻抗,低工艺成本。而圆柱型的电池形状能够减缓钠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产气导致的性能衰减问题,整体工艺高度兼容现有锂电产线。一方面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另一方面兼容锂电产线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双赢。
目前,公司大圆柱钠离子电池正在与终端客户进行中试钱的准备工作。虽然钠离子电池受材料克容量的限制,比能量低于锂离子电池,但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以及风光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低成本长循环的钠离子电池将在大规模储能领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此外,赵瑞瑞还介绍了未来几年亿纬锂能在钠离子产业方面的布局规划。
到今年年底,钠离子电池采用层状氧化物+硬碳的正负极材料结构,能量密度在90-135Wh/kg,循环次数2500+;到2024年,丰富电池正负极材料,采用聚阴离子/层状氧化物+硬碳/软碳,能量密度在140Wh/kg-160Wh/kg,循环次数达6000+,成本控制在0.35元/Wh;到2026年,电池循环次数达10000+,成本继续降低,控制在0.2元/Wh。
同时,亿纬锂能还透露,公司46系列大圆柱锂电池将在湖北荆门实现量产。
亿纬锂能在大圆柱电池方面的布局目前已走在行业前列,目前,公司已规划超过200GWh圆柱和方形叠片等电池产能。其中,湖北荆门大圆柱电池20GWh产能预计将于2022年年底建成,2023年下半年实现出货。
今年12月9日,亿纬锂能计划募资70亿元,其中40亿元用于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投入30亿元用于21GWh的大圆柱乘用车动力电池项目。
加大扩产的原因主要来自订单带来的压力。9月,亿纬锂能和宁德时代分别获得了宝马46系列电池40GWh/年的订单,计划2025年开始交付。
在发布会当日,亿纬锂能动力电池研究院圆柱电池研究所所长徐悦斌,发布了新一代大圆柱电池的研发样品。该样品能量密度达350Wh/kg,可实现9分钟超快充。在电池性能再创新高的同时,由亿纬锂能自主研发的大圆柱中试线,已累计制样超50万颗,整体优率达到92%。
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技术与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结合,能够迸发出怎样的市场生机,后续起点锂电将持续关注。
02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
去年以来,钠离子电池概念逐渐大火,行业关注度极高,先后已有几十家企业入局。
其中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国轩高科、欣旺达、鹏辉能源、维科技术等电池企业同步入局钠电,还有中科海钠、传艺科技、钠创新能源等专注于钠电行业的新秀企业。
近几个月来,布局钠电产业的企业剧增,为钠电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12月13日消息,欣旺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样品已经在进行测试验证,项目进展顺利,具体上市计划会根据客户需要确定。
目前,欣旺达在钠离子电池补钠方法、钠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等方面拥有多项专利。
12月12日,蔚蓝锂芯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天鹏电源近期与溧阳中科海钠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圆柱钠离子电池联合开发、量产、应用推广和迭代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
并且目前中科海钠已拥有圆柱和软包钠离子电池,其圆柱钠电池型号包括26650/32188.其中26650型号的钠电池容量为2300mAh,工作温度为-20~55℃,最大放电电流为9A。
12月5日,孚能科技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已处于集中送样阶段,产品性能优异、成本优势明显,目前已满足A0级车需求。公司计划2023年全面进入钠电池产业化阶段,并已与多家知名两轮车企和乘用车企开展深入合作,目标2024年满足A级车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