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和巴勒斯坦朋友逛夜市 战争的失利让巴勒斯坦人付出沉重代价,他们不仅错过了建立独立国家的机会,其赖以立国的领土也被全部瓜分。约旦河西岸被外约旦占领,加沙地带被埃及控制,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归阿拉伯人的其余领土被以色列占领。大批巴勒斯坦人流落他乡,成为难民。没想到这一走,再也没能回去。 二、第二次中东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48年的中东战争只是阿以之间几十年流血冲突的开始。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运送石油等物资的战略要道,此前基本处于英法合资企业的控制之下。 笔者主持外经论坛上的阿曼苏丹大使幽默发言 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英法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起军事行动,1956年10月29日,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最后虽然战败,但获得了运河的主权。以色列获得亚喀巴湾蒂朗海峡的通航权,在埃以之间建立缓冲带,并逐渐发展为地区性军事强国。 三、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5日上午8时许,埃及电台中断节目,宣布“以色列军队今天上午对我们发动了袭击。他们对开罗发动空袭,我们的飞机追赶敌机”。以色列猛烈轰炸了开罗附近和位于苏伊士沙漠的埃及空军基地,抢先掌握制空权。 叙利亚大使和公使欢迎笔者带团来访 这次战争持续6天,以色列成为最大受益者,它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耶路撒冷老城也落入以色列手中。阿拉伯国家遭受巨大损失,大批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 伊朗大使和参赞们欢迎笔者带团来访 四、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 阿拉伯人并不甘心先前的失败,决定再次出兵。他们将进攻日定在1973年10月6日犹太教的赎罪日,这是犹太人一年中最庄严、最神圣的日子。在这一天,虔诚的犹太教徒不吃、不喝、不工作,在犹太会堂祈祷。6日当天,整个以色列都沉浸在节日气氛中,军队官兵也处于休息状态。下午2时,埃及200架战斗机升空,对以色列军队展开突袭,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外经论坛卞主席邀请埃圾大使参会 士气高昂的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前3天取得了巨大胜利,以色列则仓促应战,后趁埃及出现严重失误,才扭转战局。最后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要求下,埃及和以色列停火。 五、第五次中东战争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6月3日,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遭到巴勒斯坦武装分子暗杀重伤,6月6日,以色列出兵黎巴嫩,打击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势力,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以以色列胜利告终,巴解组织撤出黎巴嫩。 笔者在以色列死海里漂浮游过泳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最高权力机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在阿尔及尔召开第19届特别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在我们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它的首都为光荣的耶路撒冷”。 六、吹响第六次中东战争冲锋号 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庇护下,在前5次中东战争中,连续战胜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参战国,只能让后来的巴勒斯坦力不从心、忍气吞声,建国无门。 2000年9月28日,在数百名军警和保镖的护卫下,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突然闯进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伊斯兰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广场。现场不满的巴勒斯坦群众和以色列警察爆发流血冲突,旷日持久的“阿克萨起义”随之开始。巴以和谈形势急转直下,冲突不断升级。 以色列被炸毁的坦克 2023年10月6日晚,积怨已久的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经过几年地道战的准备,通过西奈半岛地下交通线,将多年准备好的五千发火箭弹一次性打到以色列的各个角落,顿时造成2000多人伤亡。
随后以色列列全民预备役齐上阵,连续对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等地进行了血洗和包括动用联合国禁止的白磷弹狂轰滥炸。 笔者和黎巴嫩国会议长促膝谈心 随后遭到阿拉伯世界的严厉指责,尤其是黎巴嫩真主党第三国率先卷入了第六次中东战争,并向以色列发射了两百多枚火箭弹。同时。从叙利亚方向,也想以色列侵占的戈兰岛高地发射了数枚火箭弹。
如果不及时加以制止,接下来的伊朗、也门、胡塞武装等都想支持巴勒斯坦之外,沙特首脑也公开站出来支持巴勒斯坦痛揍以色列而卷入第六次中东战争。追根求源,现在阿以之间造成的6次中东流血中突,其祸根又要追溯到英帝国的历史操弄。 七、英国外交部埋下中东乱局恶种 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在致函《贝尔福宣言》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在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联盟副主席、银行家罗斯柴尔德时,如是写道。这封信函的内容被称为《贝尔福宣言》,“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为此后犹太复国主义在巴勒斯坦的发展壮大起到重要作用。 1917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领导的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南部,占领了耶路撒冷。为了在战争中获得更多支持,进而控制中东,英国发布了意思“模棱两可”的《贝尔福宣言》,虽然没有直接向犹太人承诺让他们在那里建国,但支持犹太人在那片土地上落户生根、长久发展。 1918年一战结束,巴勒斯坦地区所属的奥斯曼帝国投降,英国获得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英籍犹太人赫伯特·塞缪尔就职英国首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开始对巴勒斯坦进行委任统治。 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成为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发展的保护伞。英国推行“扶犹抑阿”政策,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削弱阿拉伯人的力量,同时为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敞开大门。1932年后,欧洲部分国家对犹太人的迫害越来越严重,涌入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急剧增加。1936年至1939年,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发动大起义,后被英国军队镇压。但是英国对犹太人的支持并未坚持到底。 八、借助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将犹太复国问题提交到联合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涌向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迅速增加。英国当局限制移民的政策激起犹太人的武装反抗。1946年7月,英国军政部门所在的耶路撒冷大卫王酒店大楼被炸毁,近100人死亡。1947年3月31日,海法的炼油厂被犹太武装力量点燃,大火持续了3个星期。 笔者在约旦古城跑马看花 频繁的暴力事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不断发生的冲突,让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越来越难以维持。在此期间,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还向美国谋求支持,美国取代英国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支持者。在美国的压力下,英美组成联合调查委员会,寻找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办法。由于阿犹双方立场分歧巨大,英国无力解决。1947年2月,英国宣布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 笔者在埃及亚历山大港总统渡假村留个影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成立一个阿拉伯人的国家和一个犹太人的国家。阿拉伯人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人口数的69%,得到了43%多一点的土地;犹太人约占总人口数的31%,得到了超过57%的土地。耶路撒冷及其近郊村镇由联合国管理。分治决议遭到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的强烈反对。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委任统治,离开巴勒斯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则开始持续至今的流血冲突。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