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力永磁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该集团期内取得营业收入17.54亿元,同比增加14.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加57.85%;基本每股收益0.12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激增331.10%,达到1.06亿元,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公司核心盈利能力的质变,更折射出稀土永磁产业链在新能源与高端制造领域的强劲渗透力。
产能释放叠加效率革命,稀土永磁龙头“量价齐升”
报告期内,金力永磁新建产能利用率突破90%,磁材毛坯产量达8770吨,成品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6600吨和6024吨,较去年同期均增长超40%。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公司对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升级的持续投入。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提升设备稼动率,金力永磁在稀土原料价格波动的背景下,依然实现了单位成本的边际下降。
从财务数据看,公司一季度毛利率达到15.7%,在重资产行业中展现出难得的韧性。
新能源汽车“扛大旗”,全球化布局对冲风险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永磁材料的核心供应商,金力永磁一季度在该领域的收入达8.82亿元,占总营收的50.28%。这一占比不仅远超同行,更与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的产业趋势形成共振。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出口收入达1.22亿元,占总营收的6.94%,这既是对冲国内市场竞争的有效策略,也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供了缓冲空间。
而在节能变频空调领域,公司以5.13亿元收入稳居29.25%的市场份额,凸显出其在传统优势领域的护城河。
具身机器人“破局”,稀土永磁打开千亿级新蓝海
在业绩高增长之外,更具想象力的是金力永磁在新兴领域的突破。
公司首次披露与国际科技巨头合作的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产品已实现小批量交付。
这类产品对磁材的矫顽力、耐高温性等指标要求严苛,毛利率可达传统产品的2-3倍。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稀土永磁材料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爆发路径。
据行业测算,单台人形机器人钕铁硼用量约2-4千克,若全球年产量达百万台级,将新增2000-4000吨高端磁材需求,这相当于再造一个细分赛道。
回购计划背后的战略深意
与业绩公告同步披露的,还有1-2亿元的股份回购计划。以每股不超过31.18元的价格回购并注销股份,此举不仅彰显管理层信心,更暗含对估值中枢的判断。
4月28日开盘,公司A股报20.81元,港股报13.48港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不足20倍,显著低于新能源材料板块平均水平。
随着墨西哥基地等海外产能的落地,金力永磁在全球稀土永磁产业链的定价权有望进一步提升。
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双轮驱动打开成长空间
从一季度数据透视,金力永磁已形成“传统业务稳基盘、新兴业务拓增量”的双轮驱动格局。
在稀土永磁材料国产化率超过90%的产业背景下,公司通过绑定特斯拉、美的等头部客户,持续扩大技术代际优势。
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的突破,则为其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