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商务部依据《联邦公报》最新公告,正式对407个税号的铝衍生产品加征50%进口关税,范围从啤酒罐、汽车零部件到建筑型材一网打尽。这一“扩大版”清单在程序上延续了6月4日已实施的50%基础税率,却在产品广度上大幅延伸,被路透社称为“美国保护主义史上最大的一次范围扩张”。
短期冲击首先体现在现货溢价与供应缺口两条主线。在铝产业链,美国铝业公司(Alcoa)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透露,高关税已使其美国冶炼厂吨铝现金成本抬升约一成,公司正在评估将部分半成品转移至加拿大、墨西哥加工后再返销美国的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关税清单中的“衍生产品”定义首次涵盖了含钢铝零部件的机电设备,这意味着机床、家电、光伏支架等下游行业将在四季度集中面临补税或供应链迁移的选择。
后市,美国国内“补缺口”与“降成本”两条逻辑将同时演绎。一方面,白宫正酝酿动用《国防生产法》授权,加快审批闲置高炉复产,但市场人士普遍预计,从点火到产出至少需要9—12个月,远水难解近渴;另一方面,部分大型制造商已启动“北美近岸布局”,将深加工环节前移至墨西哥、加拿大,以规避衍生产品关税,铝材跨区价差及北美物流链溢价将成为下半年的价格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