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锂电铜箔市场出现显著回调:4.5μm产品均价报113,000元/吨,单日下跌500元/吨;6μm及8μm产品分别跌至102,900元/吨、101,900元/吨,跌幅达750元/吨。
供给端:技术壁垒制约产能释放,进口替代加速
尽管行业整体产能持续扩张,但高端产品供给仍面临结构性缺口。头部企业通过设备改造提升良率,但受制于关键设备进口周期延长,新增产能释放速度低于预期。中小厂商转向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行业平均加工费逼近成本线,部分企业被迫减产。与此同时,复合集流体技术产业化加速,对传统铜箔需求形成阶段性分流。进口端,海外原材料供应恢复及保税区库存流入,进一步加剧低端市场价格竞争。
需求端:动力电池韧性支撑与储能需求疲软分化
下游需求呈现显著分化。动力电池领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高镍三元电池单耗增加带动高端铜箔需求增长。储能市场则因新型储能装机增速放缓,磷酸铁锂电池需求环比下降,倒逼工业级铜箔采购价承压。海外市场订单波动加剧,欧美对中国铜箔进口限制政策导致出口量下滑,但东南亚新兴市场补库需求形成缓冲。
政策与宏观:产能置换提速,成本支撑强化
行业准入标准提升,新建项目需满足更高环保要求,加速低端产能退出。国际碳关税政策实施,出口企业隐性成本增加,具备清洁生产工艺的头部企业优势凸显。宏观层面,原材料价格企稳为加工费上行提供支撑,但产业链实际成交仍受制于终端需求复苏节奏。
后市展望:高端化进程加速,技术壁垒成生存关键
短期市场将维持供需紧平衡,高端产品价格中枢有望上移,而低端市场或延续价格承压态势。中长期看,具备连续法生产工艺和海外产能布局的企业将掌握定价权,而复合集流体等新型材料技术突破可能重塑行业格局。建议关注在极薄化、高频高速铜箔领域具备技术储备的头部企业,警惕低端产能复产及库存反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