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10月26日消息: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今年铜市正经历严重的矿山供应中断,其累积影响将在2026年充分显现,可能将全球铜市重新推入供应短缺的境地。ICSG预测2026年铜产量缺口达到约15万吨,而4月份预测过剩20.9万吨。
铜矿供应历来充满意外,但今年情况尤为严峻,一系列事故接连冲击全球数个顶级铜矿。艾芬豪矿业的卡库拉矿在5月遭遇地震及后续洪水;智利国企Codelco的埃尔特尼恩特(El Teniente)矿7月发生坍塌事故,以及自由港在印尼的格拉斯伯格矿9月因泥石流伤亡事故而中断生产。ICSG因此将2025年矿铜供应增长预期下调至1.4%,低于此前预估的2.3%增幅。花旗和瑞银等机构的分析甚至更为悲观,分别预测今年增长为“零”和“可忽略不计”。
矿山端的产量损失需要时间传导至精炼铜市场。ICSG甚至将今年精炼铜产量增长预期从4月份预测的2.9%上调至3.4%,以反映中国新冶炼产能激增。然而,受制于铜精矿短缺,2026年精炼铜产量增速预计将骤降至0.9%。这一低增长率背后隐藏着更严峻的结构问题:虽然再生铜供应预计增长6%,但是使用铜精矿作为原料的初级铜产量可能几乎无法实现任何增长。原材料供应与冶炼需求之间的失衡,很可能加剧冶炼厂的原料竞争。
ICSG的结论是,尽管明年需求增长预期疲软(仅为2.1%),但铜市经历连续两年过剩后,将在2026年转为15万吨的供应短缺。不过,当前铜市仍处于过剩状态,尽管ICSG已将2025年的预期过剩量从4月预测的28.9万吨下调至17.8万吨。
今年的大部分过剩铜集中在美国,主要因为美国推迟到明年实施的精炼铜进口关税引发囤货需求,导致美国CME注册仓库的铜库存已超过LME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库存总和,显示库存区域性转移明显。自年初以来,全球交易所可见库存增加了12万吨,且美国场外库存很可能更多。
当前的充足库存正在对冲市场的看涨情绪。但是期货交易的是对未来的预期。LME三个月期铜价格目前徘徊在每吨11,000美元下方,而其交割期为2026年1月。如果矿山供应中断延续至2026年,铜价或在现有每吨近1.1万美元的基础上再度上行。市场普遍预期,2026年将成为全球铜供需格局转折之年,供应链脆弱性及地缘风险将成为铜价中长期上涨的主要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