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 11 月 20 日,长江综合碲均价报 745 元 / 千克,较前一交易日上涨 15 元,延续 11 月以来的阶梯式上涨态势。作为光伏新赛道与高端半导体的 “关键材料”,这场涨价背后是供需格局收紧、新兴产业爆发与政策红利的三重驱动,让这一曾被忽视的战略稀散金属,成为绿色能源转型中的 “隐形爆款”。
供给端刚性约束:稀缺属性 + 政策管控双重收紧
碲价上涨的核心支撑源于供给端的天然刚性与人为约束。碲并非独立矿产,全球 90% 以上的产量来自铜、铅冶炼阳极泥的副产品,产能严格受制于主金属开采规模,扩产周期长达 3-5 年,无法随需求增长快速放量。2024 年国内碲产量仅 125 吨,2025 年产能增幅仅 8%,远低于需求增速。
环保政策加码进一步压缩供给空间。湖南、江西等主产区中小冶炼企业因废水、废气排放不达标被要求整改退出,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前四大企业合计产量占比已达 85.2%,产能调节空间极为有限。政策层面,2025 年 2 月碲被纳入出口管制清单,三季度国内碲出口量同比减少 37%,全球供应链重构下,海外替代产能因提纯技术门槛高短期内难以释放,进一步加剧供需紧平衡。
需求端双重爆发:光伏 BIPV + 半导体引领增长
需求端的结构性爆发是此次涨价的直接推手,光伏与半导体两大领域形成 “双轮驱动”。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成为新能源热门风口,碲化镉发电玻璃因兼具建材属性与发电功能,成为 BIPV 项目的优选材料。2025 年国内碲化镉光伏组件市场规模突破 8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4.3%,浙江、广东等地百兆瓦级基地建设密集推进,直接拉动碲的刚性需求。
技术突破持续放大需求潜力,国内碲化镉组件量产转换效率已提升至 17.8%,部分实验室样品突破 20%,良品率超 97%,推动行业扩产加速,2025 年国内产能有望突破 3GW。半导体领域需求同样强劲,5G 芯片、AI 服务器对 6N 级高纯碲需求激增,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采购量年复合增长率达 41%,红外探测芯片、第三代半导体射频器件等高端场景的应用,进一步打开需求增长空间。
政策 + 市场共振:战略价值重估助推行情
政策层面的战略定位为碲价提供底层支撑。国家《“十四五”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将稀散金属列为战略保障材料,《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明确支持高纯碲发展,多地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推动碲产业链集聚。此前稀土技术管制政策的落地,更强化了市场对战略小金属的管控预期,碲的资源稀缺价值被再度重估。
市场情绪与资金关注进一步助推价格波动。随着全球新能源装机量持续攀升,碲化镉电池在分布式领域的市占率稳步提升,美国 IRA 法案等海外政策刺激下,新兴市场需求增速显著。作为 “小众但关键” 的战略材料,碲在产业链安全中的重要性凸显,资金对这类稀缺资源的关注度上升,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短期价格弹性。
短期来看,四季度光伏项目赶工季与消费电子新品发布潮叠加,碲的终端需求将持续释放,而供给端受限于产能刚性与政策约束难以快速响应,价格有望维持偏强运行。长期而言,随着 BIPV 商业化推广、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以及热电材料等新兴应用落地,碲的需求增长逻辑清晰,但需关注再生技术突破与替代材料研发带来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