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逐金路 雪域写传奇
——新疆境内昆仑山首个特大型金矿巴什干克金矿诞生记
阳红
近日,四川省地质局所属第十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十大队”)提交的《新疆且末县巴什干克金矿区Ⅰ号矿段勘探报告》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成果中心评审。矿区探获金资源量70.77吨,矿床金平均品位3.89克/吨,潜在经济价值超500亿元,为新疆境内昆仑山首次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床。
这一重大成果,不仅是四川省地质局与新疆地质局落实四川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实施战略合作,在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携手并进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更是四川省地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雪域寻金:在“生命禁区”插上勘探旗帜
2016年,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新疆南疆脱贫攻坚的号召,十大队综合研究新疆地质找矿成果资料,制定了“插钉子、扩周边、重成果、干事业”的找矿战略,在新疆境内昆仑山前山部署了靶区优选项目,开始寻找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和矿化带。
巴什干克找矿靶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昆仑山北麓,紧邻阿尔金断裂带。矿区风成沙覆盖较厚,基岩出露极差,在这里找矿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四川地质队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拍着胸口说:“只要有矿,我们就能找出来。”
项目组根据1∶20万化探异常资料显示,靶区内金、铜、钼、镍等元素均存在异常,确定目标矿种是当时的首要问题。通过剖析以往资料,做实成矿预测,项目组发现1∶5万水系沉积物金异常在次级构造旁侧以串珠状成带展布。“可能存在较大规模低序次的构造破碎带,岩性条件有利,异常组合好,前人找铜矿,我们找金矿!”十大队副队长刘增达说,“区块周边设了探矿权,那我们就在夹缝中干吧。”
为了解全区成矿地质条件,不错过任何找矿线索,项目组将找矿区块及其周边50平方公里的地区跑了个遍。“我们当时见蚀变就取样,每天收队后还比赛谁采的样更多。”项目负责人谭渭源笑着说,“铜镍靠眼力,金矿靠样品,我们的取样总数超过500件,是任务书下达量的5倍。”
经过一年多战高原,爬峭壁,趟洪水,顶风冒雪,起早贪黑,项目组在历经千辛万苦后,发现了4个金矿点,分布范围大,不仅印证了刘增达找金矿的敏锐判断,更如一剂强心针,提振了队员们的信心。
然而,喜悦之余,项目组也清醒认识到,找矿之路仍任重道远。他们面临的难题依然严峻:一是矿(化)体产状不清、品位不高,相互间关系不确定,深部延伸情况不明;二是风成沙覆盖面积广、厚度大,基岩露头少等。即便如此,项目组也没有丝毫退缩和畏惧,继续用双脚丈量新疆大地的辽阔,用双手解剖每一处可能被风成沙覆盖的矿化蚀变,用双眼捕捉每一丝可能蕴含宝藏的线索。
科技赋能:以创新“组合拳”引领找矿突破
海拔高、冰雪冻、地形陡、风沙厚、氧气少,这些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困难,对地质铁军来说都是家常便饭。项目组中,每一位成员都坚信:思路和方法是找矿的关键,办法总比困难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2017年至2018年间,十大队多次组织专题会,研讨巴什干克地区金的找矿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