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防灾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既要把防灾减灾工作挂在嘴上,更要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以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为指引,全方位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防灾责任重于泰山。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着力防范和减轻灾害风险,护佑人民生命安全,是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根本遵循。近年来,我国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贯穿生产全过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确保灾害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织密织牢“安全网”。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预防工作是防灾避险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未雨绸缪,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风险。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做最坏打算、争取最好结果的思维方式,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风险意识,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早排查”“早预警”“早行动”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力争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科技赋能防灾减灾,迈入“智治”新阶段。防灾减灾专业性、技术性很强,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防灾减灾模式也需要新质生产力不断赋能。如,在监测预警领域,卫星遥感、气象雷达等技术实现了对自然灾害的实时精准监测与预警;在应急救援环节,无人机、生命探测仪等高科技设备大显身手提高了救援效率与成功率;在灾后恢复重建方面,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了对灾害损失的科学评估。因此,我们要持续加大防灾减灾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科技与防灾减灾工作深度融合,让科技之光照亮生命防线。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防灾减灾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人人参与、个个尽责。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普及公众普遍关心的防灾救灾知识技能,不断增强广大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亦是题中应有之义。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创新科普方式,拓宽科普渠道,提高科普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只有当广大人民群众对防灾减灾知识了然于心,熟练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才能在灾害来临时,临危不乱、科学应对,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防灾减灾,须臾不可松懈。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如履薄冰地增强底线思维,未雨绸缪地强化极限思维,通过全民参与形成“万人操弓,共射一招”的磅礴合力,必将构筑起坚如磐石的安全屏障,以“人人”之力护佑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