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 综合要闻第A2版 矿业时讯第A3版 地质调查第A4版 副刊版面
中国地质科学院为矿产勘查提供全新技术思路与方法
本报讯 中国地质科学院凭借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与持续创新,以三维激电探测技术为利刃,在全国多个重点成矿区带的找矿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了坚实力量。
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科研团队积极申请相关专利,已获国内外多项授权,涵盖了三维激电测量装置、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等多个关键环节,充分彰显了该院在该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该院还登记了一系列软件著作权,这些软件功能强大,具备高效精准的数据处理能力,极大地提升了三维激电探测数据的处理效率与解释精度。同时,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深入剖析了三维激电方法的理论基础、数据处理方法及地质解释模型,为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此外,中国地质科学院在硬件设备储备上同样具备显著优势。目前,中国地质科学院已配备超过150台全波形分布式三维激电接收机,是同型号设备在全国范围内拥有量最多的机构。这一庞大的设备储备为开展大规模、高精度的三维激电探测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可支持深地探测重点实验室的各项项目任务,应对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勘查需求,为技术的持续应用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目前,中国地质科学院项目团队凭借先进的三维激电探测技术,承接了新疆、宁夏、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地的金属矿地球物理探测勘查工作,项目总额超过400万元。在新疆,中国地质科学院针对西准噶尔托里县重点成矿带开展勘查工作,通过三维激电探测,精准圈定了具有重要找矿潜力的异常区域。在某铜多金属矿勘查项目中,依据三维激电数据构建的地下地质模型,清晰揭示了深部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与赋存规律,发现了地下隐伏的脉状金矿体,显著提升了该地区的资源储量规模与找矿潜力。在宁夏,中国地质科学院聚焦于中卫北山地区的金属矿勘查,利用三维激电探测技术,有效识别出了矿区回填物覆盖层下部物探异常,这些成果为后续的地质调查与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大提高了找矿工作的针对性与成功率。在内蒙古,中国地质科学院深入大兴安岭北段等重点区域开展勘查作业。三维激电探测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展现出强大优势,准确获取了深部地质体的电性信息,成功圈定了多个与铜钼矿相关的异常靶区。在黑龙江,中国地质科学院针对黑河三道湾子金矿开展了详细的地球物理探测工作。通过三维激电探测,对主体构造与深部岩体分布形态进行了大体了解,有待对极化率信息及关键示矿信息的地质意义及信息提取进行深入研究。
未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将继续加大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三维激电探测技术体系,为持续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入开展、实现深部找矿重大突破贡献力量。
(薛融晖 祁光 邓震 严加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