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进入主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多发,防汛救灾形势严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7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调研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时的讲话精神,7月29日国资委党委安全生产培训班精神及谭作钧副主任在会上的讲话要求,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防汛工作,紧急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压实所属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号召全局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党员积极落实中组部《关于在防汛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精神,投身防汛救灾工作。总局党委书记贾春曲带队,多次赴河北涿州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坐镇指挥自建房安全检测、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应急救援设备使用管理、应急物资储备、汛期备战值班等工作,要求总局所属单位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发挥地灾治理技术优势,积极配合驻地政府部门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开展排查救援工作
把汛期安全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总局把防汛作为近期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处处主动作为”的使命感,早部署、早安排,多措并举织密织牢安全网。各所属单位备足抽水泵、沙袋等防汛物资,建立领导带班、隐患日报、动态巡查等制度,组建党员先锋岗、责任区、突击队,形成“物资储备—预警监测—快速响应”全链条防控机制。各在施项目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实时掌握各项目点、各地方防汛动态,定期会商研判汛情趋势,针对施工工地、野外作业点、地方防汛等关键部位制定专项预案,并开展防汛演练、安全教育培训等,进一步提升一线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织密织牢安全防御之网
未雨绸缪做好迎汛准备是确保安全度汛的关键。全局上下从组织保障、物资储备、隐患排查、防汛演练等举措入手,严阵以待落实落细防汛工作,为职工和驻地百姓构筑起安全保护屏障。
在湖北,长江之畔的出租房、老旧自建房和人员密集的出租门面房一直是汛期的防控重点。湖北局技术人员直插风险点,对风险突出区域开展集中隐患排查,发现消防设施过期、水源不足、电梯维保不到位等9项隐患,当场下发《安全检查整改记录表》2份,即时安全提醒3条,并通过建立台账、专人盯办、销号管理,确保隐患整改到位、风险真正消除。
在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青海高原,青海局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员们每天穿行在沟谷山峦间,对玉树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实行24小时战备值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覆盖式排查和精准指导。在玉树州突发短时强降雨、地质灾害预警升至红色等级时,应急救援队联合地方部门开展拉网式巡查,实时研判风险,为群众转移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通过24小时值守强化监测预警联动,落实“叫应叫醒”机制,确保群众成功转移至安全地带。
在地质集团京津冀地区的在施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排查排水管网、边坡支护、场区道路等关键部位,巡查地基监测点,提前在基坑周边设置深层排水井和集水坑,并配备专业排水泵,使积水及时排出,全力保障项目安全度汛。
大地特勘队正式加入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后,按照 “快速响应、高效救援”要求,立刻投入涿州防汛应急战备。大地特勘队新一任领导班子靠前指挥,成立涿州防汛救灾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在涿州基地储备了2000袋沙袋等防汛物资,完成关键装备防汛抬高作业,对重点实验室设备进行防护,确保关键时刻应急救援指挥车信号传输畅通,防汛工作有序开展。
二勘局新一任领导班子兵分多路来到印务公司房山、挟河厂区,涿州基地所属单位生产办公区,职工住宅区,总局档案馆,出租房产及定福庄基地等,实地检查各单位防汛物资准备情况及应急调配机制,仔细核查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管控措施落实及房屋安全鉴定工作进展情况,现场指挥排洪整治,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勘研总院实行领导班子“分片承包”,班子成员按照区域进行分工,现场指导区域内各项目防汛工作,识别风险隐患,制定防汛措施,确保科研生产安全平稳。
冲锋在防汛救灾一线
面对险情,全局上下逆风而行、迎雨而上,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场,在大风大雨、积水洪流中,诊断灾害风险隐患级别,出具灾害治理方案,转移受灾人民群众,以专业精神投入汛期抢险救援和灾害治理,恪尽职守保护山河安宁。
受台风影响,广东多地地质灾害风险骤升。在高州市“5·18”山体滑坡灾害中,中煤江南派出120余人次疾驰荷花镇、潭头镇等5个镇区,对灾害隐患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排查隐患点132处,划定高风险区域10个,编制应急调查报告20余份,提出“短期应急+长期治理”综合防治建议,为地方灾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技术团队24小时值守,协助茂名、阳江等地完成64处重点隐患点巡查和16个治理点复检,助力高风险镇村转移群众300余人。协助信宜市自然资源部门开展强降雨期间巡排查工作,对98处风险隐患点进行排查,确保治理工程稳固,降低次生灾害风险。
7月15日晚,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达隆沟突发灾害,青海局应急救援队一小时内集结完毕,5名技术骨干携2辆应急车和专业设备深夜驰援灾区。夜色深沉,队员们克服夜间作业困难,连续奋战6小时,对达隆沟上下游5公里区域开展排查,次日联合专家研判灾情,协助地方政府紧急避险转移游客104人、群众31户146人,并参与伤员搜救,协助地方政府选定安置区,用速度与技术筑牢救援防线。在祁连县扎麻什乡郭米村泥石流灾害发生后,青海局专家团队立即赶赴现场,在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精准设置8个监测站点,构建了实时采集地表位移、现场图像、降雨量、泥位等关键数据的监测网络,为风险区域筑起了坚实的科技屏障。
水文局针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雷山、丹寨三县的汛情,组织抽水、堵水专项演练。险情发生时,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巡查排险,实现了“工程不伤人、设备不淹没、财产不损毁、物资不冲跑”的目标。
在获悉曾承揽的项目属地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乡受灾严重后,地质集团火速组织力量将救灾生活物资送往灾区,技术人员深入受灾一线,实地察看道路、电力及基础设施损毁情况,详细记录灾情,分析原因,研讨地灾治理项目工程防护效果,为珍珠泉乡灾后重建奠定了基础。涿州发布大雨预警后,地质集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协助涿州市解决了应急物资存放和发放问题。
一场强降雨使涿州部分路段因积水而中断交通,获知消息后,7月29日,大地特勘队迅速组建了20余人的应急抢险队伍,配备大型排水车、指挥车等专业装备,完成涿州松开区道路隧道排水任务,使当地交通与生产生活秩序得以恢复。
激流险滩锤炼担当精神,风雨考验方显为民情怀。中煤地质总局党委坚定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化作防汛抢险的勇毅行动。这份坚守与付出,已定格为灾害面前最温暖的底色,也成为对中央企业发挥“三个作用”、当好“三个排头兵”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