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务大局到守护千家万户——江西省地调院矿产所积极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作者: 郑晓丹
矿产所地质队员在野外开展工作 邹 俊 摄
在江西的红土地上,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矿产勘查所坚守“为国找矿、服务发展”初心,将足迹镌刻在深山旷野,把成果书写在人民心间,积极彰显新时代地质人的责任与担当,助力江西省高质量发展。
地质找矿:强化能源保障
矿产所将全力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为践行国家战略的主战场。近年来,新探明大型矿床3处(含超大型1处)、中型矿床1处。
在桃山铀矿区,矿产所实施的宁都县温水岭铀矿普查项目见多段厚大矿体,有望达到大型规模,是江西省地勘基金近10年来铀矿探矿成果最显著的项目。在赣西的宜丰县白市化山,项目团队成功探明数亿吨级的含锂陶瓷土矿资源,其中氧化锂金属量高达百余万吨。上饶市广丰区桃源矿区滑石矿勘探项目查明滑石矿矿石量逾千万吨。上栗县楚山水泥用灰岩勘查项目查明水泥用灰岩矿矿石量近2亿吨。
矿产所挑选技术骨干投身地质援疆工作,实施江西省地质局援疆项目,圈定成矿远景区4处,发现矿(化)点9处,并成功申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质勘查基金项目1项。
在铀矿领域,矿产所构建高精度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深部矿体精准定位。针对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大胆提出“三带一面”找矿设想,对寻找隐伏的蚀变岩型、次火山岩浆热液型铜铅锌金矿床具有重要意义。近两年提交的24个省地勘基金及局财政资金项目,涵盖铀、金、钒等13类战略性矿种,形成“勘查—评价—开发”全周期技术标准。
生态修复:山更青水更绿
矿产所牵头编制的江西省首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已正式获批发布,精准锚定全省地质灾害特点与治理实践,为监理职责、施工全流程控制、验收标准及资料管理提供科学标尺,填补了该领域地方标准空白。
在生态修复一线,矿产所与多部门联动,实现调查、评估、规划、设计、施工及监理全产业链闭合。先后承接了泰和、临川、崇仁等多个县(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案设计,抚州市东乡区王桥片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吉安市青原区8个露天矿山采矿权审核等项目,精心修复大地“伤疤”。
矿产所积极推进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在泰和小龙钨矿开展水土环境调查,相关课题成功申报局科技计划项目,为解决当地群众最关心的水源安全问题提供了科学解决方案。江西省铅山县湖坊-太源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成功申报局基金项目。
服务地方:守护千家万户
“感谢矿产所的地质专家为我们打水井,我们以后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喽!”看着伴随钻井机器轰鸣声奔涌而出的汩汩清流,都昌县七角村村民激动地说道。2024年夏,矿产所公益地质找水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都昌站打出了10余口“惠民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矿产所积极服务南昌市新建区、九江市都昌县等多个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设的45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点,成功实现1次有效预警和1次精准预报,协助撤离群众220余人。2025年上半年,矿产所组织实施汛期地质灾害“三查”及应急调查23次,巡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00处,应急调查地质灾害点14处,在风雨中为百姓筑起生命防线。同时,广泛组织地质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将生态保护理念与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近年来,矿产所完成了赣州9个县(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样点采集,稳步推进南昌、新余等4个地区土壤“三普”成果集成与汇编工作,其中,新余市成果被确定为江西省省级试点项目提交农业农村部审查。
从资源保障的“地下战场”到生态修复的“绿色阵地”,再到民生福祉的“幸福基石”,矿产所始终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中砥砺前行。新征程上,这支地质铁军将继续以脚步丈量山河,用专业守护万家,让地质工作的温度与光芒,照亮更多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为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更多地质力量。
矿产所地质队员在野外开展工作 邹 俊 摄
在江西的红土地上,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矿产勘查所坚守“为国找矿、服务发展”初心,将足迹镌刻在深山旷野,把成果书写在人民心间,积极彰显新时代地质人的责任与担当,助力江西省高质量发展。
地质找矿:强化能源保障
矿产所将全力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为践行国家战略的主战场。近年来,新探明大型矿床3处(含超大型1处)、中型矿床1处。
在桃山铀矿区,矿产所实施的宁都县温水岭铀矿普查项目见多段厚大矿体,有望达到大型规模,是江西省地勘基金近10年来铀矿探矿成果最显著的项目。在赣西的宜丰县白市化山,项目团队成功探明数亿吨级的含锂陶瓷土矿资源,其中氧化锂金属量高达百余万吨。上饶市广丰区桃源矿区滑石矿勘探项目查明滑石矿矿石量逾千万吨。上栗县楚山水泥用灰岩勘查项目查明水泥用灰岩矿矿石量近2亿吨。
矿产所挑选技术骨干投身地质援疆工作,实施江西省地质局援疆项目,圈定成矿远景区4处,发现矿(化)点9处,并成功申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质勘查基金项目1项。
在铀矿领域,矿产所构建高精度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深部矿体精准定位。针对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大胆提出“三带一面”找矿设想,对寻找隐伏的蚀变岩型、次火山岩浆热液型铜铅锌金矿床具有重要意义。近两年提交的24个省地勘基金及局财政资金项目,涵盖铀、金、钒等13类战略性矿种,形成“勘查—评价—开发”全周期技术标准。
生态修复:山更青水更绿
矿产所牵头编制的江西省首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已正式获批发布,精准锚定全省地质灾害特点与治理实践,为监理职责、施工全流程控制、验收标准及资料管理提供科学标尺,填补了该领域地方标准空白。
在生态修复一线,矿产所与多部门联动,实现调查、评估、规划、设计、施工及监理全产业链闭合。先后承接了泰和、临川、崇仁等多个县(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案设计,抚州市东乡区王桥片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吉安市青原区8个露天矿山采矿权审核等项目,精心修复大地“伤疤”。
矿产所积极推进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在泰和小龙钨矿开展水土环境调查,相关课题成功申报局科技计划项目,为解决当地群众最关心的水源安全问题提供了科学解决方案。江西省铅山县湖坊-太源天然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成功申报局基金项目。
服务地方:守护千家万户
“感谢矿产所的地质专家为我们打水井,我们以后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喽!”看着伴随钻井机器轰鸣声奔涌而出的汩汩清流,都昌县七角村村民激动地说道。2024年夏,矿产所公益地质找水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都昌站打出了10余口“惠民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矿产所积极服务南昌市新建区、九江市都昌县等多个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设的45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点,成功实现1次有效预警和1次精准预报,协助撤离群众220余人。2025年上半年,矿产所组织实施汛期地质灾害“三查”及应急调查23次,巡查、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00处,应急调查地质灾害点14处,在风雨中为百姓筑起生命防线。同时,广泛组织地质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将生态保护理念与地质灾害防治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近年来,矿产所完成了赣州9个县(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样点采集,稳步推进南昌、新余等4个地区土壤“三普”成果集成与汇编工作,其中,新余市成果被确定为江西省省级试点项目提交农业农村部审查。
从资源保障的“地下战场”到生态修复的“绿色阵地”,再到民生福祉的“幸福基石”,矿产所始终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中砥砺前行。新征程上,这支地质铁军将继续以脚步丈量山河,用专业守护万家,让地质工作的温度与光芒,照亮更多老百姓的美好生活,为助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更多地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