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属单位以实干笃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发布日期:2025-11-05 09:43浏览次数:1054
连日来,局属各单位第一时间通过党委(扩大)会议、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组织基层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等,以多种形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迅速在全局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各单位表示,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守正创新、实干担当,一步一个脚印把“十五五”蓝图变为现实,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贡献地质力量。
省地调院提出:
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基础地质调查力度,全力大找矿、找大矿、找好矿、找发展急需的矿,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坚持公益先行,围绕全省所需、地方所急、地质所能,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持续做好地下水、土壤、矿山环境调查监测治理工作,加强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工作,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聚焦“一流科研型省级地调院”目标,整合资源、上下贯通,持续推进省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创平台建设,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积极争取各类各级重大科研项目,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育方式,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地质”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生态大队提出:
紧扣“国之大者”,将生态地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以务实举措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守正创新推动工作实现“传统向现代、粗放向精细、被动向主动”转型跃升。实施“1+N”服务机制强化基层支撑,构建“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后重建”全链条机制,筑牢安全防线。探索“地质+生态+文旅”融合模式,攻关推广关键技术,深化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助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动产业与新技术应用、装备升级、人才建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数字地质转型突破。
生态大队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全会精神
第五大队提出:
紧扣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明确将战略性矿产勘查、生态地质服务、民生地质保障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三大主攻方向。聚焦项目攻坚,扛起能源资源安全政治责任。坚持“项目为王”,紧盯政策与市场导向,拓展合作、挖掘老项目潜力、承揽优质项目,筑牢发展根基。聚力科技创新,以关键技术攻关为核心,围绕“深部找矿预测模型构建”“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应用”“矿山生态修复新材料研发”“高分遥感与InSAR技术在城市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等方向,梳理队级重点研发课题,推行“揭榜挂帅”机制,推动成果转化及科技奖项申报。
物化探大队提出:
把全会精神贯穿到大队“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中,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形成一个切合大队实际、回应职工期盼的高质量规划,努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一体两翼、四轮驱动”发展格局,创建省内第一、国内一流物化探专业队伍。聚焦国家紧缺战略性矿产,精准对接我省区域产业链和集群发展的矿产资源需求,认真开展物化探成果资料“二次开发”,谋划并建设好新的找矿勘查基地。构建“空天地井”四位一体探测体系,加速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省外、境外谋篇布局,打通发展外循环通道。不断提升化探技术服务整装勘查、国情国力调查及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依托省内6个县域办事处和“1+N”对口服务体系,以及省外青、甘、川等地服务窗口,全面为地方政府及部门、高等院校、各类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全力助力城市发展、乡村振兴。
物化探大队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全会精神
能源大队提出:
聚焦战略性矿产和能源矿产勘查,开展铜、金、锂、铁、萤石等找矿工作,加大煤和煤系伴生矿产等能源矿产勘查及综合评价工作。以综合研究为核心,筑牢发展基础。积极收集地、物、化、遥等区域地质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精选工作靶区。以服务转型为抓手,拓宽发展空间。深化全地质产业链服务,建立“地质+生态+民生”模式,积极寻求合作,打破“单打独斗”的僵局。以人才梯队为根基,夯实发展支撑。构建高水平技术人才梯队,强化大队层面设计,把“引育管用”和“产学研用”相互融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推动大队行稳致远。
第六大队提出:
抓住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之机,做强地质找矿主业,争取国内找矿突破、实施纳米比亚大理岩矿业开发。把握数字中国建设机遇,做稳工程勘察、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把握提振消费、加快建设健康中国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商机,做大商贸服务业,实现天然色素产能品质双升、效益提升。把握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要求,做优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局宣传处肖秋云综合整理 生态大队 张晨 物化探大队 刘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