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地质高级技校曹宇昂斩获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驾驶赛项银牌
作者:谢晓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赛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技能精英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技艺比拼。其中,无人机驾驶赛项尤为引人注目。来自陕西工程科技高级技工学校的青年教师曹宇昂,凭借精湛的技艺、坚韧的毅力与良好的应变能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该赛项银牌,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工匠的卓越风采。
源于热爱 成于坚持
“心有所爱,行有所成”。曹宇昂坦言,参加无人机驾驶赛最初是出于对无人机的痴迷和热爱。
曹宇昂从小就对飞行十分感兴趣,高考后填报了西安交通大学的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找工作时,他了解到陕煤地质高级技校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全国技工院校无人机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院校,学校的无人机实训室里有300多架各种类型的无人机,便选择来到“陕工科”追梦。
来到学校后,曹宇昂凭借不断探索、勇于挑战的热情,站在了全国大赛的起跑线上。通过大学的专业学习,他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理论知识与赛场实践之间横亘着一条需要付出汗水与智慧才能跨越的鸿沟,他决心凭借行动和坚持实现突破。
攻坚克难 精益求精
曹宇昂于今年4月投入系统训练,5月中旬实现省赛突围,6月开始全力备战国赛。其间,他经历了高强度、高密度的集训生活。七八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他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都在训练,只有周末休息半天。“苦行僧”式的修炼考验着他的意志力,但他始终坚守着翱翔蓝天的梦想。
备赛过程中,技术难关是最大的“拦路虎”。无人机相机控制需要使用Python语言编程,而曹宇昂之前基本没有系统学习过。他每天恶补编程知识,不仅克服了技术困难,更实现了能力的跃升。
曹宇昂的训练方法颇具匠心。他习惯“先搞懂原理,再去实践”,特别注重对细节的钻研。训练中,他将训练的每一个模块、设备的每一份说明书都研究透彻,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和优化。他深知,在分秒必争的赛场上,任何细微疏忽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正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铸就了他扎实的技术功底与稳定的赛场发挥。
团队聚力 众志成城
陕煤地质高级技校成立了技能大赛工作专班,为曹宇昂配备了指导教练、陪练老师、生活老师、体能教练。陪练老师是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无人机装调检修赛项的优胜奖获得者,生活老师是具有多项省赛参赛经验、善于做心理辅导、能及时排解压力的“高手”。从训练计划的制定,到技术难题的攻关,再到后勤保障的落实、体能的强化训练,学校教练团队都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学校支持和领导关怀是曹宇昂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硬件设施上,学校投入39万元购置了无人机智能检修平台、飞行测试平台及多款先进的无人机,为其训练提供保障;集训期间,学校建立了“每日训练反馈+每周考核评估+定期实战汇报”的训练体系,确保训练效果;备赛和参赛期间,省国资委、省人社厅、西安市人社局、陕投集团、陕煤地质集团领导多次亲临训练现场或打电话慰问指导,协调资源,解决困难,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沉着应战 未来可期
历经数月的艰苦磨砺,曹宇昂终于站在了全国决赛的舞台上。回顾比赛过程,曹宇昂的心态经历了从“一开始很焦虑”到“最后比较放松甚至释然”的转变。这种心态的成熟,源于日常的扎实训练和积累。
比赛并非没有波折。在最具挑战性的模块C(无人机巡检)环节中,曹宇昂完成所有操作后,发现无人机无法自动起飞,他没有慌张,只用5分钟就成功从几千行代码中找出了程序漏洞,顺利完成了比赛项目。这种沉着冷静、快速反应的能力正是其日复一日强化训练的成效,也是制胜的法宝。
夺得银牌后,曹宇昂表示,希望以自己的实战经验为学生“铺路”,助力更多学生在技能成长的道路上明确方向、快速进阶,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