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地下空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晓东
中煤(西安)地下空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始终以“探索地下空间,助力城市安全”为初心,将企业家精神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在深耕主业中强根基,在创新突破中谋发展。近年来,公司紧扣发挥“三个作用”、当好“三个排头兵”要求,在组织优化、市场开拓、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企业家精神铸魂 扛起新时代国企担当
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核心是把“爱国情怀、勇于创新、回报社会”融入企业发展血脉。地下空间公司始终以坚定的政治站位,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民生需求紧密联系起来。
坚守爱国情怀,紧跟国家战略谋发展。地下空间公司将企业发展与国家建设同频共振,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发展实效。公司坚决贯彻落实总局党委决策部署,践行总局“1158”发展战略和“一体四翼两培育”产业发展格局,将总局要求落到实处。围绕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聚焦地下管道勘察、道路病害治理、安全信息服务三大主业,制定“1323”发展思路;响应“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要求,以邳州、神木城市生命线项目为抓手,将江苏先进经验推广至湖北、湖南等省份,真正让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局。
坚持机制创新,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作为科改示范企业,地下空间公司敢于动真碰硬,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十四五”期间精简职能部门,实现“扁平化”管理的“小机关大实体”高效运转模式;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实行末等淘汰机制,实现同级负责人收入差距超2倍,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增能减”。同时,不拘一格引才育才,柔性引入高端人才9人,建立“专精特新人才”保护机制,为创新筑牢人才根基。
坚定回报社会,以专业服务守护民生安全。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关乎群众出行与生活质量,地下空间公司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025年上半年,公司为西安市碑林区开展应急探测,查明道路空洞、脱空数十处,排除西安排水集团管道安全隐患;在神木城市生命线项目中,完成地下市政管线普查677千米、雷达探测道路70千米,查明病害体336处,有效降低道路塌陷风险。作为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委员单位,公司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支撑,用央企专业能力守护市民“脚下安全”。
以实干实效强基 冲刺四季度 打赢收官战
进入四季度以来,地下空间公司锚定“完成全年目标、为‘十五五’开局奠基”核心任务,从市场开拓、项目管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力,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聚焦“区域化+专业化”,打开市场新局面。地下空间公司坚持“深耕存量、突破增量”,一方面巩固西安“根据地”,上半年中标曲江、高陵等区域道路病害探测项目,另一方面以迁址深圳为契机,实现深圳市场“零的突破”。冲刺四季度,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领导班子带头跑市场,每人承担合同指标,深耕株洲、包头等区域“根据地”;二是推行“全员营销”,要求“人人是讲解员,人人是推销员”,加强与客户日常交流,扩大市场开拓面;三是主攻东南经济发达地区,依托深圳融入大湾区建设,推动业务“向东向南拓展”,力争新增2个区域中心城市合作项目。
强化项目管控与风险化解,夯实经营底盘。“两金”压控与项目结算是保障现金流的关键。地下空间公司将应收账款清收作为“一号工程”,实行领导带头、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2024年通过法律手段回款680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现率达170%,同比提升95.3个百分点。四季度将进一步加快11个已完工项目的验收结算,对神木、株洲等重点项目实行“月度汇报、跟踪督办”,确保年底前回款率提升10个百分点;严格筛选项目,主动放弃利润低、回款慢的项目,确保“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
深化“软+硬”科技创新,培育增长“第二曲线”。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地下空间公司持续推进“软件+硬件”协同创新,自主研发的“地质GIS平台”已应用于靖神铁路地灾监测、西安雁塔道路预警等项目,物联网设备优化升级后,在日本东京下水道流量监测中获高度认可,实现海外销售300套。冲刺阶段,公司将重点突破两大方向:一是加快AI地下管网巡检系统研发,年底前完成1.0版试点应用;二是申报“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力争新增专利3项、参编行业标准1项,让科研成果更快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稳妥推进迁址与上市筹备,布局长远发展。迁址深圳是地下空间公司“十五五”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四季度将细化迁址方案,同步对接深圳科创资源,计划引入1~2家战略投资者;启动上市筹备前期工作,梳理业务架构与财务规范,力争通过2~3年稳定发展,在“十五五”中期启动上市流程,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股东获利、员工受益”的多方共赢。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地下空间公司将继续以企业家精神为引领,在总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冲刺四季度,以“改革不停步、创新不止步”的坚定决心谋划长远,为总局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五五”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