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 | 专家视点 | 钢铁市场 | 矿权转让 | 最新法规 | 选矿设备 | 港口报价 | 宝贝矿产 | 上市公司 | 地质公园
产业资讯 | 国企动态 | 能源市场 | 项目合作 | 跨国投资 | 勘探设备 | 国际展会 | 企业会员 | 人才市场 | 珠宝鉴赏
国际矿业 | 市场预测 | 有色市场 | 矿权拍卖 | 使馆信息 | 破碎设备 | 矿区巷议 | 地勘简讯 | 资源开发 | 矿业院校

网站首页 矿业新闻 市场动态 矿权交易 矿石交易 金属供求 政策法规 国际合作 展会信息 上合组织 矿业设备 地勘动态
0
全球矿产资源网——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焦点话题
  焦点话题
经济统一是策略
卞洪登 日期:2016.09.14 资讯来源:本站 浏览人次:14889
 据台湾问题专家李家泉先生统计整理,目前台湾对大陆经济合作产生四个数字变化,即由过去“5555”发展到如今“7111”。所谓“5555”,就是前几年到大陆台商5万家设厂,50万人定居,500亿美元投资,第五大贸易伙伴。所谓“7111”,就是到大陆来的7万家台湾企业,100万台胞,1000亿美元投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一切皆表明:中国经济统一前途美好。西班牙于2002年12月在《先锋报》上刊载一篇文章认为“大中华经济圈”足以说明:“中国大陆似乎已经不需要派遣一支舰队,以武力进攻来统一台湾,这一目标正在由商人静悄悄地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几乎已成定局。”
 
一、两岸经济合作与日俱增
 
目前,许多台湾有识之士认为:未来台湾的前途在大陆。过去,台湾曾靠向美国出口工业品,向日本出口农副产品换得了大量外汇。然而,随着上述两大市场被中国大陆物美价廉的商品所占领。台湾的经济一路下滑,现在更多的是靠中国大陆单方面贸易逆差来维持。昔日,中国大陆东南沿海海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台商向大陆走私许多服装、手表、BP机、电脑、芯片等产品,许多台湾二手设备和成套过剩生产线也以种种合资合作名义运抵大陆市场。这些都是台湾获得1200多亿美元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一些有公平心的台湾商人早已一针见血地指出:台湾20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商品过剩时代。若不是大陆一贯奉行单方面对台优惠政策,台湾经济早已进入衰退期了!现在,在经济上再指望美、日等国政策性倾斜显然不可能了,而如果再失去身边的大陆消费市场和优惠政策,那么就等于自寻死路……
 
由于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状态,1979年以前台湾对大陆没有投资,间接贸易往来也很少。另外,在贸易上,1970年以前,两岸贸易额平均每年只有300万美元,台湾对大陆呈贸易逆差状态。1978年,两岸贸易额达到4700万美元,其中大陆经香港转口台湾的产品的价值额为4672万美元,台湾经香港转口大陆的产品的价值额不足30万美元。
 
1979年中国政府决定对台湾产品实行关税优惠待遇,并规定只要是大陆需要进口的产品都可以从台湾进口,从而使台湾当年向大陆的出口额猛地跃升到2130万美元。
 
1980年4月2日,中国海关总署负责人发表讲话,提出对来自台湾或运往台湾的货物,可以由大陆各有关贸易公司报关单,对台湾当局和其下属单位出具的有关单证,大陆海关予以接受;台湾的产品不论从台湾直接起运还是从港澳原装起运,可不收进口税;台湾公私船舶进入大陆港口不收吨位税,按本国进行国际航行的船只对待。因此这一年台湾转口大陆的产品增加到2.42亿美元,大陆在两岸贸易中第一次出现了逆差,逆差额为1.64亿美元。1984年中国政府下放外贸管理权限并放松外汇管制,台湾的电子电器产品和化工产品再次涌入大陆。1985年台湾经香港转口大陆产品的增长率为131%。台湾当局这时在大陆转口贸易中尝到了甜头,遂采取“管进不管出”政策,以赚取更多的外汇顺差。1985年台湾当局取消了视大陆为完全禁航区的规定,受雇于外轮的台湾船员,经事先申请可以进入大陆的港口。1981年大陆与台湾在经香港的转口贸易中,大陆逆差只有8.14亿美元,而1987年却逆差了73.13亿美元,增加了8倍,平均每年递增36.8%。中国1988年外贸逆差77亿美元,其中20%来自台湾。从1978年至1989年的12年间,大陆与台湾的贸易额达至118亿美元,其中大陆逆差了74.4亿美元。1990年两岸贸易额为40亿美元,大陆逆差高达25亿美元。另据2001年底汇总统计:两岸贸易总额累计达到2232.62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360.4亿美元,而台湾出口到大陆1872.33亿美元,大陆累计逆差1511.93亿美元。有人说台湾现在之所以有1225亿美元外汇储备。都是大陆网开一面有意送给的。如果台湾一旦失去这种逆差优惠,那么台湾经济等于自寻死路。
 
中国大陆对台湾如此巨大的外贸逆差,是由于台湾当局出于政治目的,千方百计地限制大陆产品进入台湾所致。台湾的石油和煤炭都需要大量进口,但台湾当局宁可从波斯湾和印尼进口石油,从澳洲、北美和南非进口煤炭,也不就近向大陆购买,纺织品是台湾的主要出口产品,棉花价格决定了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台湾宁可高价从美国进口,也不像日本、新加坡那样从中国进口。台湾对大陆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进口限制就更加严格了。
 
尽管台湾当局对大陆的经济仍然采取限制措施,但台商从经济利益出发,仍然把大陆作为投资的主要目标。2001年,台商对大陆的投资迅速增长,全年大陆新批台资项目4196项,合同金额69.4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1.3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15%,73.11%,32.82%。到2001年底,大陆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0820项,合同金额547.2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92.18亿美元。但台湾央行外汇局估计,实际投资数不少于600亿美元。而深知大陆6万家台商规避政府统计之道的郑先生估计,台湾在大陆累进投资(含打着第三国旗号进入中国大陆企业)达100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大陆6000亿外资的1/6比重。据有关方便统计,2002年1~8月份,维尔京群岛对华投资38.41亿美元,比排在第三位的美国34.49亿美元,还要多出近4亿元。知情者一针见血指出:这一切都是台湾商人为了规避政治和税收到维尔京转换身份的功劳。
 
二、两岸经济互补性强
 
大陆与台湾在经济上互助、互补性很强。大陆从两岸贸易和台商投资方向不难看出。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主要货品为电讯设备及零部件、机械用具、塑料制品、有机化学、光学照相等。约占总量的78%。大陆向台湾出口的主要物品为电机设备、机械用具、矿物燃料、玩具、水泥、日用品等。约占总量的73%。
 
台湾当局在有关各方的压力下,1990年7月以负面列表原则拟定了14项禁赴大陆投资的产品项目由2875项扩大到3319项。10月6日,台湾“经济部”正式公告实施《对大陆地区从事间接投资或技术合作管理办法》,把允许对大陆间投资的产品扩大到3353项。不久又将它们扩大到3679项,约占台湾产品项目总数的53%。但是,台湾当局规定:资本密集型企业、岛内尚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企业、有助于大陆产品台湾产品争夺外销市场的产业、涉及台湾安全的技术与产业、高科技产业与技术、产业关联效果大并对岛内产业发展造成明显伤害的产业,均不能间接到大陆投资。
 
然而,1992年王永庆不顾台湾当局的禁令,宣布了将在长江沿岸投资大型石化企业的新计划。这一年有50亿美元的台资涌入大陆,台湾到大陆投资的协议金额也超过了30亿美元。连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兴银行董事长王玉云也想把资金投往大陆。1993年1月13日他带着儿子王俊文考察了厦门、福州、天津、上海等城市后,对台湾《联合报》记者说:无论是台湾银行的业务对外拓展的需要,还是从大陆对前来投资的台商政策看,台湾的银行家都有必要到大陆开设分行,可惜我们尚未对此开放。在谈到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时,他说:我们目前的大陆政策无法反映关照台湾企业家的需要,我曾就当前以阻碍到大陆投资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向高层谏言,但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可是,无论当局如何设限,如果台湾的投资环境继续恶化,那么台湾企业家基于本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出走大陆或其他国家,肯定是无可避免的趋势。随同他前来大陆的儿子王俊文对记者说得更加明确:如果台湾政局继续恶化,他们将不能不考虑将整个银行集团迁移到大陆和越南。国民党中央常委、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太子汽车集团大亨许胜发也在1992年11月对记者表示:只要人去心留,钱去本留,技术交流但根留台湾,到大陆投资有何不可?
 
1993年初,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已经达到7000家,投资总额为200亿美元。例如统一集团1993年将在大陆的投资额由1992年的2000万美元提高到1.5亿美元;1992年11月,台北市面上有78个团体组织了上万人参加的呼吁两岸直航的大游行。游行队伍从中山纪念馆出发,有宣传车、巨幅标语和飞机模型;队伍中既有青年人,也有老年人。宣传车一路领呼口号:“直航对台湾有利!”“直航省钱方便!”“直航不可阻挡!”一位60多岁的老兵还举着“绕道香港,折腾老兵,不顾人道”的标语牌参加游行。沿途成千上万的围观群众鼓掌助威,表达了2000万台湾同胞的心愿。台湾工商界对两岸必将直航信心百倍,并将市场分类,例如大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北京、上海、广州,小航空公司的飞机则飞省会城市的特区城市。
 
2001年,台湾对大陆的投资项目已达50820个,其中:江苏占51.1%;广东占28.3%;浙江占7.49%;河北占4.5%;福建占4.3%。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台商新的投资热点。台商在大陆投资主要放在五大行业:即电子45%;基本金属6.67%;化学5.88%;塑料5.61%;精密仪器4.51%。以微型电子产业为主动脉的高科技产业,是台商投资大陆的主力。
 
正如台湾《经济日报》1990年2月8日的一篇文章所说的那样:通财不通商,通货不通航,通信不通邮,这个“新三不”既是对海峡两岸现状的最好写照,也是对我们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的最大讽刺!1992年12月29日,台湾陆委会副主任兼发言人马英九也不得不承认:尽管当局采取种种措施管制台湾资金外流大陆,但事实上目前赴大陆投资的台商可能已经超过了3万家。据最新统计,台湾通过各种途径到大陆投资企业已经超过7万家,赴大陆发展队员超过100万人。因此台湾当局不得不同意对投资额在100万美元之下的中小企业简化手续,不再逼迫它们先在美国、维尔京、加拿大、新加坡等第三国地区设立公司或事业,而只需要台商经第三地香港、澳门转口投资即可。
 
三、 经济全球化促统大趋势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国界、跨地区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家以及地区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使贸易自由化不断拓宽,生产国际化明显加快,国际经济组织作用加强,信息化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由于台湾经济的特殊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更高,所以今天台湾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经济出路问题。一些台湾商人在中南美洲经营失利,东南亚投资缩水,转移大陆手续受限情况下,只有坐以待毙。
 
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台湾作为一个地区性的政府是难以进入由主权国家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如笔者提出的东方15国的联合体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一心想从祖国版图上分离出去的台独政客们,在没有国际法认定的前提下就无法以地区的名义进入15国的共同市场。过去,台湾为解决岛内生产力过剩,商品压库的困扰,曾多次申请加入东盟十国行列。怎奈一个身份不明的地区,很难挤入东盟分享东南亚十国市场成果。
 
然而,一些精明的商家,一旦看到中、俄、哈、韩、朝、蒙、越、老、缅、孟、尼、印、巴、塔、吉、哈等国的共同市场成立,必然会想方设法挤进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如果中国大陆采取市场准入制度,即凡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台商皆可以中国名义进入15国共同市场。反之,主张台独的商人只能在台湾岛上困死。这样一来,广大台商就必然会逼着陈水扁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各个方面与大陆走向统一。
 
经济仍然是台湾的“七寸”致命弱点,一向标榜维护民意的台湾陈水扁政府,只要在民怨最深的三通上没有突破,仍然让台商飞往北京比去纽约的时间还长,费用还高,那么被欺骗拉票的民众日子久了就不干了。
 
三年前,笔者曾为台湾可持续发展策划过“台港澳琼珠深汕厦八区经济一体化”构想,这种“七加一自由贸易区”构想,就是要通过港澳琼珠深汕厦七个发达地区的整合,形成一块与台湾生活水平相近,经济政策开放相似的发达地区,与台湾共同对接成七加一式的“八区经济自由贸易一体化”。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让台商有一个稳定的自由发展区。通过一本护照,可以在八区中自由走动;可以在五个特区购置只有台湾房价1/10的房屋;可以真正在“一国两制”的空间里自由行商,尽享互免关税的特权。
 
如果台湾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就很难进入国内的“七加一自由贸易区”市场,更难进入国际上的“东方15国共同体”大市场。这样就会逼着台湾商界在台湾当局的孤独政策中失去一系列商机。作台湾当局,应该在“七加一自由贸易区”和“东方15国共同体”的两大战略催化下早日做出积极的反应。因为只有这样,台湾才能有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在保留台湾军队和现有制度不变的“一国两制”原则下,与祖国一道共创中华民族复兴的新伟业。
 
经济问题也是最大的政治问题。如果台岛经济垮了也等于台湾政治基石没了。不管将来谁执政,只要讲实际的台湾人没了实惠,任何人都难在政坛上立足发号施令。
 
而能够维系台岛繁荣,给予台湾人实惠的强大后盾就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13亿大陆中国人。他们在台湾人心目中的影响力比政治说教更大,比军事进攻更具有杀伤力。对此,海峡两岸政治家们不可不察。特别是台湾领导人更应抢先一步,充分利用大陆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早日用签约的法制手段形式将台湾长期自治的空间争取下来,将中国大陆给予台湾的各项优惠政策争取下来。否则一旦中国大陆失去耐心,不再与台湾继续玩“猫捉老鼠”游戏。那么一但用武力解放台湾,台湾再无自治资格所言。就是美国人不远万里跑过来帮助打群架,也难以赢取今日已经强大起来的中国。如果退回50年前中国一穷二白话讲,美国人若能够赢取中国,早已经在韩战和越战中就赢取了。既然今天美国已经遏制不了强大的中国崛起,既然台湾经济抗拒不了来自大陆的支持,既然台湾海峡发生战事,美国后台大老板难以赢取强大的中国,那么台湾当局还不如趁机早日顺应民意,早日恢复谈判,达成统一共识。当然,中国大陆有关方面也应采取灵活措施,为两岸和谈提供更多的渠道、梯子和台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两利变成两害,双双走向和平共赢的中华复兴康庄大道!
 
更多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全球矿产资源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信息  
· 北部湾经济圈 · 环福海经济圈二十大优势
· 候鸟经济与珍禽王国 · 中国假摔经济潜藏诸多增长势头
· 甘肃:矿业经济“压舱石”作用凸显 · 中国缺少卞洪登的“价值经济学”
· 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双碳”施工图 · 中俄西部经济走廊
· 中蒙俄经济共同体 · 应急解决好中国五大经济问题
 
查看我的发布
焦点话题 更多>>
 · 元朝挺进印度洋的伊利汗国 5.16 
 · 周一现货黄金重挫近25美元 5.15 
 · 明朝的印太战略已经有了 5.14 
 · 国内有色大盘涨声一片 5.13 
 · 铜价有望继续攀升至历史高点 5.11 
 · 中国也应搞自己的印太战略 5.10 
 · 金价波动中寻求方向 5.9 
 · 缓解铜供应缺口的三种途径 5.8 
 · 现货金价连续两周回落 5.7 
 · 25年前将天水搞火的人是谁 5.6 
经济要闻 更多>>
 · 业界建议加强AI应用提高 5.16 
 · 全国土地供应保持高速增长 5.16 
 · 数字基建提速应用持续拓展 5.16 
 · MLF等额续做中标利率9个 5.16 
 · 以旧换新热度显著上升万 5.16 
 · 习近平主席对法国第三次 5.15 
 · 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聚 5.15 
 · 央行发布一季度货币政策 5.15 
 · 多地优化楼市政策新增需 5.15 
 · 从中国品牌博览会看“老字 5.15 
最新矿业政策法规 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8.29 
 · 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 7.10 
 · 国务院关于印发矿产资源 4.21 
 · 国土部规范稀土矿钨矿探 8.19 
 · 国家物联网发展及稀土产 7.15 
 · 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十 7.1 
 · 《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管理 5.5 
 · 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补偿 8.2 
 · 湖南省商业性矿产勘查实 5.27 
 · 关于印发《矿产资源节约与 4.17 
会展预告 更多>>
 · 2020第九届上海国际氧化锆粉体/陶瓷  
 · 2018第七届中国国际矿山机械及矿用  
 · 2018第20届工博会暨上海国际碳材料  
 · 2018’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GRAPC  
 · 2018中国(上海)国际硅业展览会  
 · 欢迎参加2018第14届中国郑州工业装  
 · 第二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  
 ·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矿业展览会  
 · 第二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  
 · 2018第七届上海国际非金属矿工业展览会  
客户服务:[www.worldmr.net]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手机:15810143861 (信息发布会员登陆请打手机)
人才招聘 | 微信平台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邮箱 67193698@163.com 版权所有:全球矿产资源网 京ICP备08010093号-1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