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碳酸锂市场呈现“现货跌、期货涨”的分化格局。长江综合电池级碳酸锂(99.5%)均价报725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99.2%)均价报70850元/吨,均较上一交易日下跌600元/吨;而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高开低走,最终收涨0.43%至70660元/吨。这一矛盾走势背后,是供应端检修、需求端储能支撑、库存压力及矿端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的交织。
一、供应端:大厂检修难改过剩格局
尽管江西、四川等地部分锂盐厂因设备维护或成本压力启动阶段性停产检修,导致周度产量环比下降3.2%,但行业整体开工率仍维持在65%以上。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1-7月国内碳酸锂累计产量达48.7万吨,同比增长21%,远超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比增速。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供应过剩的核心矛盾在于“产能释放周期错配”——2023-2024年高资本开支项目陆续投产,而需求端增速因技术替代放缓,导致库存积压。
二、需求端:储能撑场,动力弱势
储能领域:2025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量预计突破120GWh,中国占比超55%。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市场的渗透率达92%,直接拉动碳酸锂需求。某头部储能企业透露,其7月订单量环比增长37%,“大储+工商业储能”双轮驱动明显。
动力电池领域:尽管2025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8%,但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降至39%,单车带电量提升幅度有限,碳酸锂需求增速被稀释。
三、库存压力:去化缓慢,价格承压
截至7月25日,国内碳酸锂社会库存达13.2万吨,较6月底增加8%,创年内新高。其中,冶炼厂库存占比58%,贸易商库存占比32%,下游电池厂库存仅占10%。高库存背景下,即便部分厂商通过“以销定产”策略控制供应,市场仍面临“买涨不买跌”的观望情绪。某锂盐厂销售负责人表示:“现在下游客户采购量按周计算,长单比例不足40%,散单议价空间被压缩。”
四、矿端不确定性:非洲矿“搅局”,澳矿挺价
非洲矿加速入华:刚果(金)、马里等地锂辉石矿项目陆续投产,其锂精矿到岸价较澳洲矿低15%-20%,冲击传统澳矿定价体系。
澳矿策略分化:Greenbushes等矿山坚持“成本优先”,通过减产保价;而Pilbara等矿山则扩大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的长期供应协议,锁定未来三年订单。
矿端波动直接传导至碳酸锂成本。据测算,当前锂云母提锂成本约6.8万元/吨,锂辉石提锂成本约7.2万元/吨,而盐湖提锂成本仅4.5万元/吨。成本曲线分化加剧市场对“价格底部”的猜测。
五、期货市场:多空博弈,宽幅震荡
今日碳酸锂期货高开低走,早盘一度涨至71500元/吨,但午后随空头增仓回落。分析师认为,多空双方核心分歧在于:
多头逻辑:储能需求超预期+矿端成本支撑,70000元/吨附近存在反弹机会;
空头逻辑:库存压力未解+钠电池技术替代,长期价格中枢或下移至65000元/吨。
六、后市展望:关注三大变量
矿端定价权争夺:非洲矿与澳矿的竞争是否改变全球锂资源格局;
储能政策催化:中国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配储比例是否提升至25%;
技术替代进度: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比亚迪钠离子电池量产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