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监测模型最新结果显示,2025 年 10 月中国铜产业月度景气指数为 42.7,较 9 月小幅上升 0.3 个百分点,持续稳定在 “正常” 区间运行。其中先行指数升至 80.9,较 9 月上涨 1.0 个百分点,预示产业增长动力持续增强;一致指数为 77.9,较 9 月下降 1.7 个百分点,反映当前行业运行存在阶段性波动。
指数变动释放明确信号
作为判断铜产业运行态势的核心指标,景气指数连续两个月小幅攀升,凸显行业发展韧性。先行指数的显著上升尤为关键,该指数主要反映产业未来变化趋势,其上涨明确指向世界经济复苏与 AI 算力发展正在持续改善铜的供需关系,为产业后续增长奠定基础。
一致指数的阶段性回落则体现当前行业运行的短期特征,主要受终端应用领域需求波动影响,并未改变产业整体向好的基本面。从指数构成来看,铜产业核心指标仍以 “正常” 区间为主,仅部分终端消费指标出现短期调整,行业整体运行平稳。
双核心动力支撑产业向好
世界经济复苏成为铜需求的重要支撑。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 PMI 逐步摆脱低位,新兴经济体工业增长动能强劲,带动海外精炼铜消费连续五个季度正增长。国内方面,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持续显效,购房补贴、限购放松等措施推动建筑用铜需求边际改善,与电网改造、新能源建设形成需求合力。
AI 算力发展则打开铜需求新空间。AI 服务器单机用铜量是传统服务器的 3 倍,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年用铜量可达 3000 吨,随着全球 AI 算力竞赛升级,数据中心、算力网络建设带来的铜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同时,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持续深化,光伏、风电装机量稳步提升,输配电网络升级改造需求旺盛,进一步放大铜的工业消费潜力。
市场表现与产业景气共振
供需关系的持续改善已传导至市场层面。2025 年 10 月沪期铜强势突破历史高位,月均价格环比上涨 7.02%,同比涨幅达 12.01%;LME 期铜均价同步上涨 6.46%,创年内新高。库存端呈现 “低位支撑” 特征,LME 铜库存环比下降 6.12%,国内沪铜库存虽有累积但同比仍下降 28.78%,整体库存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为价格提供坚实支撑。
后市展望
随着先行指数释放的积极信号逐步传导,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推进、AI 算力与新能源需求持续扩张,铜产业有望延续稳步向好态势。短期需关注终端需求复苏节奏与库存变化,中长期来看,全球能源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构性需求增长,将成为铜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行业企业可重点把握 AI 算力基础设施、电网升级、新能源建设等领域的市场机遇,同时做好短期需求波动的风险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