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省瓮安县与福泉市交界处的贵州磷化集团瓮福磷矿白岩矿区穿岩洞矿段,其露天开采资源储量为8795.22万吨,设计年产量为350万吨。2015年建成投产的穿岩洞矿,已成为贵州磷化集团产业链上的重要“精料粮仓”,是集团现代化肥、精细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三大产业赛道矿石供给的主要来源地。
当前,“富矿精开”已成为贵州省的广泛共识,各地正立足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近年来,贵州省吸引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中伟股份、湖南裕能、振华新材料等一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龙头企业投资落户。
2023年,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5.05亿元,较上年度增长超过160亿元,成为支撑贵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清洁能源持续增“绿”
7月4日,走进黔西南州安龙县新桥镇的500千伏
金州变电站内,“嗡嗡嗡”的电流声不觉入耳,据悉,该电站承担着黔西南州八县市所辖光伏、风力、储能40余家新能源电站并入主网后送出电的任务,该电站不断为“西电东送”注入清洁能源。据统计,2023年度从该电站送出的新能源电量31.66亿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6.1万吨。
黔西南州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其中风电年平均利用可达2100小时,光伏年平均利用可达1150小时,依托其“风、光”无限的资源,已建成百万级风光新能源基地。
石阡顶董坡光伏发电 张秀云 摄
近年来,黔西南州按照“大电网+大产业”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电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清洁电力发展,水火风光发电项目同步推进,电源项目建设多点开花,先后建成光照等大型水电站,投产了普安电厂、元豪电厂等燃煤机组,发展了普安横冲梁、晴隆苏家屯、册亨丫他、安龙大秦等65个风、光项目。
目前该州电力装机1644.888万千瓦,清洁能源(绿电)占比已达71.9%。该州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形成了水火互济、新能源与可循环再生能源多头并举的电力发展格局,为服务和融入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黔西南州安龙县新桥镇的500千伏金州变电站 张秀云 摄
在威宁自治县雪山镇灼圃草场,一排排光伏板在烈日下熠熠生辉,一台台大风车随风舞动。这是由华能威宁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运营的“风光互补”项目,是贵州最大的“风光互补”发电场,总装机容量为26.84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为21.84万千瓦,光伏装机5万千瓦,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电量4.5亿千瓦时。
据悉,威宁是毕节市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的县区,2023年威宁新能源规上产值约占该县工业规上产值的一半。目前,威宁风、光等新能源已建、在建、拟建项目共有121个。
近日,在长通威宁新能源产业园内的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设备运转不停,数百名一线工人在各自岗位上有序忙碌,一块块完整的P型光伏组件不停地被制作出来。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近2亿元的产值。
据悉,威宁风光资源丰富,自2011年华能集团乌江源风电场建成投产以来,威宁已累计建成并网发电集中式清洁能源项目63个,装机规模、年发电量、年产值均居全省第一。其中,新能源上下游产业累计产值超170亿元,成为推动威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威宁积极推进煤炭、化工、建材等产业绿色转型和优化升级,持续在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风电、光电、水电等绿色清洁能源,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资源综合利用更“精”
近日,在位于大龙经济开发区的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伟股份”)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三元前驱体制造车间里,全程自动化生产线上正生产着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一袋袋已经包装好的三元前驱体产品整齐排列在货架上,等待着发往各地。
2023年下半年,中伟股份全球首次工业化应用富氧侧吹炉工艺(OESBF)冶炼红土
镍矿取得成功,实现了低冰镍制备高冰镍的全球首次工业化量产。“该工艺将实现更佳的资源技术匹配效能、更高的综合资源利用率。无‘热-电-热’的转化过程,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实现环境友好型清洁生产。”中伟股份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总经理陈大方介绍,高冰镍是制造高纯度硫酸镍的原材料,高纯度硫酸镍是三元前驱体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而三元前驱体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关键核心材料。
陈大方表示,公司成功打通了“红土镍矿-低冰镍-高冰镍-硫酸镍-高镍三元前驱体”全产业链,构建起垂直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标志着中伟在新能源材料制备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得益于贵州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上下游产业集聚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中伟股份于2014年通过招商引资落地贵州,成为全国锂电新能源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2023年,中伟股份实现营收342.73亿元,同比增长12.95%,已形成镍系、钴系、磷系、
钠系四大新能源材料产品矩阵。
日前,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贵州新仁新能源科技公司的磷酸铁锂生产车间的生产线上正忙着磷酸铁锂产品的生产。该公司已建成年产7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配套建设了400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中试线以及国内首个综合利用黏土锂资源生产电池级碳酸锂中试基地,最大生产能力可达5000吨每年。
贵州新仁新能源科技公司航拍图 公司供图
“目前,公司正在完善综合利用黏土锂制备电池级碳酸锂中试基地的建设,公司自有矿山资源量可基本满足项目一期10万吨磷酸铁锂一体化建设的原料需求。”该公司综合负责人李晨阳说。以“采选冶材”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企业远期规划建成年产30万吨新型动力与储能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涵盖30万吨磷酸铁锂、5万吨碳酸锂及600万吨
萤石(锂)矿高效采选项目,满足原料自给率80%以上,实现产业链与规模化生产优势。
李晨阳表示,该项目将有效稳步推进贵州萤石(锂)矿、富锂
铝土矿、富锂煤矿等资源的技术攻关,实现有价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经济性,发挥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切实推进“富矿精开”,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电动贵州”,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链上企业发展更“快”
日前,黔南州、福泉市与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裕能)签订了50万吨/年铜冶炼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是贵州首个铜冶炼项目。同步签约的还有新增30万吨/年磷酸铁、30万吨/年超长循环和超高能量密度磷酸盐正极材料生产项目,滚动投资预计150亿元。
据介绍,本次投资的铜冶炼项目,填补了贵州省铜冶炼产业空白,将成为全国首个自成一体的“磷化工+铜冶炼+新能源材料”产业集聚耦合项目。项目将分多期建设,一期投资为35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铜冶炼联产硫酸80万吨、蒸汽80万吨项目(硫酸和蒸汽为副产品),后续项目建设将视一期项目发展及市场需求等情况分期建设。
签约现场 张秀云 摄
本次项目的成功签约,湖南裕能将继续创新发挥铜冶炼产业与磷酸盐正极材料产业之间的高度耦合性,实现极致降本的目标,形成更强新质生产力。
“铜冶炼项目面临着副产的硫酸和蒸汽难消纳的问题。而通过园区内产业耦合发展模式就近消纳,将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磷酸铁锂产品竞争力。”黔南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翟建新介绍,依托贵州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优势,50万吨铜冶炼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会产生副产品冶炼硫酸200万吨、蒸汽225万吨,将直接由当地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就近消纳。
随着我省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对铜基新材料的使用将带来新的增量,为铜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培育壮大“磷化工+金属冶炼+新能源材料”产业,抢占发展新赛道恰逢其时。
6月25日,在贵州省新能源货车产销对接会上,贵州瑞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瑞骐)与龙里县政府、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贵州黔满运数智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客户签订500台“贵州牌”电动重卡采购协议。
贵州瑞骐新能源重卡产品总经理蒋雪生表示,“接下来,公司将继续贯彻落实‘电动贵州’政策,用新技术提升引领产业创新,推动贵州新能源商用车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省整车生产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吉利、奇瑞加大在黔投资,吉利贵阳基地新车型即将上市。贵州长江新能源重卡生产线升级改造完毕,可自主生产新能源微卡、轻卡、重卡,4月份新能源重卡销量排名全国第12位,取得重大突破。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项目加快释放产能,裕能集团、安达科技、中伟新材料等企业迅速成长,“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磷系电池材料市场份额大幅提升。现在全国的电动汽车中,每三辆就有一辆的电池用了贵州的“磷元素”。
2023年,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克服产品价格大幅回调等冲击,完成工业总产值695.05亿元,较上年度增长超过16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8%,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12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32亿元,年均增速达102.7%,连续三年实现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