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CBSA)发布公告称,应加拿大企业提交的申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印度、意大利、马来西亚、葡萄牙、西班牙、泰国、土耳其、越南9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碳钢丝和合金钢丝发起反倾销调查,审查进口商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将在90天内对该案作出初裁。
镀锌钢丝“遇冷”,锌产业链首当其冲
此次加拿大调查的涉案钢丝产品中,表面镀锌或锌铝合金的品类占据重要地位。这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制造等领域,其生产高度依赖锌、铝等有色金属的深加工。
数据显示,全球约60%的锌消费用于镀锌工艺,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锌生产国和镀锌钢丝出口国,一旦加拿大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短期内出口受阻可能导致国内镀锌产能被动收缩,进而抑制精炼锌需求。
2024年以来,中国锌冶炼企业已因需求疲软多次联合减产。若叠加此次贸易壁垒影响,国际锌价或面临新一轮波动。
不过,加拿大并非中国镀锌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其2024年自华进口镀锌钢丝占比不足3%。
长期来看,这一事件对锌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需警惕其他经济体效仿加拿大发起类似调查,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替代材料”暗战:铝材能否弯道超车?
在碳钢丝遭遇贸易围堵的同时,铝合金钢丝的替代性优势开始凸显。
相较于传统镀锌钢,铝合金材料具有轻量化、耐腐蚀性强等特点,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线束、高压电缆等高端领域渗透率逐年提升。
加拿大此次调查中明确排除了不锈钢丝,却未对铝包钢丝设限,这为有色金属企业提供了战略突破口。
国际铝业协会(IAI)预测,2025年全球交通领域用铝量将突破3000万吨,其中线缆用铝需求增速达8%。中国企业若能加速推进“以铝代钢”技术研发,不仅可规避反倾销风险,还能抢占绿色材料赛道先机。
当前铝价受几内亚矿山复产、印尼电解铝产能扩张等因素压制,成本优势尚不明显,这场替代战役仍需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
供应链重构:谁的危机?谁的机遇?
加拿大此次调查覆盖11个国家和地区,涉案税则号多达80余个,这种“广撒网”式打击暴露出全球金属制品供应链的脆弱性。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但危局中亦蕴藏转型机遇:
区域化产能布局:在东南亚、墨西哥等自贸协定覆盖地区投建镀锌加工厂,利用原产地规则规避关税壁垒;
高端化产品升级:开发铬钼合金钢丝、稀土涂层钢丝等高附加值品类,跳出低端同质化竞争陷阱;
数字化贸易合规: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出口产品碳足迹溯源,主动应对ESG审查和“绿色壁垒”。
另一方面,土耳其、越南等新兴制造业国家可能借机承接转移订单,但其薄弱的配套产业基础或将限制长期竞争力。
而对加拿大本土企业而言,征收反倾销税虽能暂时保护市场份额,却可能推高下游制造业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