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长江现货
1#钴均价报252,000元/吨,单日再涨1000元,连续两日累计涨幅突破2000元。这一加速上涨的行情背后,是多重矛盾的集中爆发:
供应端,全球最大钴生产国刚果(金)的出口禁令延期至9月,直接切断中国98%的钴原料进口通道,导致2025年全球钴供应缺口扩大至7.8万吨,相当于全球年需求的30%。更严峻的是,洛阳钼业旗下贸易公司IXM因“不可抗力”暂停钴交付,标志着在途库存已消耗殆尽,国内港口钴原料库存降至15-30天警戒线,冶炼厂原料缺口扩大至8.5万金属吨。
在需求端,产业正经历残酷分化。动力电池“去钴化”看似势不可挡——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突破72%,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钴含量<5%)装机占比飙至45%。但技术替代遭遇现实瓶颈:广汽集团最新公告显示,其固态电池量产线钴含量仍达8%,高于预期值3倍。与此同时,新兴需求异军突起:小鹏汇天飞行汽车订单激增,每辆eVTOL需使用50公斤钴基高温合金;人形机器人伺服电机钴用量达传统工业机器人的3倍,特斯拉Optimus量产计划或催生新需求增量。
这场博弈的核心战场在资源与技术之间。刚果(金)通过“休克疗法”消化高库存,并计划将出口配额与本土冶炼绑定,倒逼企业转移加工产能。而中国产业链正兵分两路突围:回收端,格林美将电池再生钴回收率提升至98%,年供应量达5.2万吨;资源端,新疆哈密千万吨级钛钴矿投产,使中国钴自给率有望从20%提至35%。但中小冶炼厂已命悬一线——70%企业现金流转负,银行抽贷规模超200亿,若钴价跌破24万元将触发百亿级破产潮。
未来48小时,三大变量将决定产业命运:刚果(金)北基伍省武装冲突若导致供应减少8%,钴价或冲高28万元;印尼华友湿法项目1.5万吨产能若提前放量,价格可能回落至23万元;而宁德时代全固态电池中试样品的车规测试结果,更可能颠覆长期需求逻辑。
当252,000元的警报拉响,这场钴战争已超越价格博弈,升维成大国战略资源的生存权争夺。资源寡头与技术革命的对决,正在重塑新能源时代的权力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