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威贸电子(833346.BJ)交出了一份令市场瞩目的成绩单:一季度实现营收7252万元,同比增长19%,归母净利润1101万元,同比增长18%。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飞行汽车等赛道激烈角逐的当下,这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正以“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制造模式,悄然撕开千亿市场的缺口。
传统业务基本盘:汽车与家电双轮驱动
威贸电子的起家业务是线束组件和注塑集成件,这两个看似普通的细分领域,却撑起了公司近九成营收。
在汽车领域,其线束产品覆盖宝马、大众、奔驰等传统车企,以及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等高附加值品类。
2024年,公司通过均胜群英获得国内某新能源龙头车企充电枪组件及充电桩线束订单,项目全周期金额达2.6亿元。
这一布局恰好踩中行业风口——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线束市场规模已突破600亿元,且高压线束占比持续提升至17%以上。
家电业务则成为另一增长引擎。公司为法国赛博集团等国际品牌提供电熨斗、咖啡机等智能小家电组件,2024年外销收入同比增长34%,注塑集成件业务更因欧美热泵产品需求激增,营收暴涨49%。
这一数据印证了全球家电智能化浪潮:2024年中国智能小家电市场规模达1924亿元,且海外市场因能源转型加速释放需求。
新兴领域破局:飞行汽车与机器人的“第二曲线”
如果说传统业务是威贸电子的“现金牛”,那么飞行汽车和工业机器人则是其叩开未来的“战略钥匙”。
2024年三季度,公司斩获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控制台线束与充电系统组件项目,目前处于小批量试产阶段,预计2025年四季度进入量产交付。
这一动作看似激进,实则暗合行业趋势:全球飞行汽车市场预计2030年将达3000亿美元,而线束作为核心连接件,技术要求远超传统汽车。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威贸电子已开发协作机器人专用线束组件,样品交付客户测试。
这类机器人因柔性生产需求激增,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3%,而国产化替代浪潮更让本土供应链企业迎来机遇窗口。
财务健康与研发突围:藏在毛利率里的护城河
翻看威贸电子的财报,两组数据尤为亮眼: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5%,研发投入强度达5.4%;毛利率连续三年稳定在30%以上,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背后是公司构筑的三大壁垒:
其一,62项专利支撑的精密端子压接、自动化组装技术;
其二,与奔驰、赛博等头部客户共同研发的定制化能力;
其三,智能仓储系统带来的降本增效——其存货周转天数较行业平均低15%。
不过隐忧亦存。2024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4.6%,暴露出新能源汽车客户订单波动风险。
对此,公司选择“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优化汽车业务客户结构,另一方面加码家电领域高毛利产品。这种战略弹性在2025年一季度已初见成效,毛利率回升至30.5%。
北交所的“专精特新”样本
作为北交所首批注册制上市企业,威贸电子的成长轨迹颇具代表性。
从2018年1.44亿元营收到2024年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7%的成绩看似中庸,但其“小批量、多品种”模式在细分市场展现了惊人穿透力——4000多种产品型号、300多个系列,覆盖从医疗设备到净水环保的十多个领域。
资本市场给予的反馈同样积极:截至2025年4月29日,公司市盈率52倍,虽高于行业平均,但机构仍维持“增持”评级。
威贸电子的故事,是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它证明了一条突围路径:以核心技术为矛,穿透细分市场;以柔性制造为盾,抵御行业波动;以前瞻布局为翼,翱翔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