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俭廉育初心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镜看违规吃喝
发布日期:2025-09-18 14:28浏览次数:534
《左传》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
对地质人而言,常年奔波于山野之间、奋战在勘探一线,“啃干粮、喝山泉”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一代代地质人攻坚克难的传家宝。当前,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对违规吃喝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或借“项目验收”“野外慰问”、或趁“跑市场”“找业务”之机搞违规接待,把“舌尖上的浪费”当作“人情往来”,把“酒桌上的应酬”视为“工作需要”……不仅违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更侵蚀地质事业的廉洁根基。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镜、以典型案例为戒,认清违规吃喝的“害”、守住纪律规矩的“线”、筑牢思想防线的“根”,让清风正气护航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时处处。
明“奢靡之害”:以史为鉴,看违规吃喝的“溃堤之危”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翻开历史长卷,因奢靡享乐导致衰败的案例不胜枚举,而违规吃喝往往是“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春秋时期,子罕以“不贪为宝”拒绝他人献玉,留下“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的千古佳话。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身居高位却居处简陋,日食三餐仅“脱粟饭”,其家风家训中“莫营私利”的教诲,至今仍是为官从政的准则。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委通报多起违规吃喝典型案例,这些行为,挥霍的是国家财产和人民血汗,触碰的是纪律红线,教训十分深刻。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违规吃喝看似是小事,实则是作风建设的大事。地质工作事关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每一笔项目资金都连着“国之大者”,每一次公务接待都关乎队伍风气。若放任违规吃喝滋生蔓延,不仅会浪费国家资产,更会让别有用心者钻空子。有的借“吃喝”拉拢关系,为项目违规操作铺路;有的靠“宴请”输送利益,把公共资源变成“私人人情”;还有的因“酒桌应酬”放松警惕,在觥筹交错中丢失原则。全局党员干部当以历史为镜、以案例为戒,清醒认识到违规吃喝不是“生活小事”,而是触碰纪律红线的“政治大事”,必须杜绝“小节无害”的侥幸心理。
守“纪律之线”:以典为范,正廉洁自律的“立身之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中的这句话,道出了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在杜绝违规吃喝上,更需要我们以纪律为尺、以自律为盾,像古代先贤那样守住“廉洁底线”。春秋时期“公仪休拒鱼”的典故,至今仍有深刻启示:公仪休任鲁国宰相时,有人送他鲜鱼,他却坚决拒绝,理由是“若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公仪休深知“见利不贪”的道理,我们党员干部,更要明白“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后果,接受一次违规宴请,可能就会在项目监督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参加一场利益聚餐,可能就会在资金审批中“网开一面”,最终不仅害了自己,更毁了事业。
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杜绝违规吃喝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硬任务”。结合地质系统野外作业多、项目分布散的特点,我们既要筑牢“制度防线”,也要激活“监督末梢”,一方面,严格执行我局《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严禁以“工作需要”为由超范围、超标准接待;另一方面,发挥好各野外项目组“廉政监督员”作用,鼓励职工群众对违规吃喝问题“扯扯袖”“提个醒”,让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一个项目现场。全体党员干部当以“公仪休拒鱼”的定力,守住“舌尖上的纪律”,让“不越雷池、不碰红线”成为行动自觉。
筑“思想之根”:以文化人,育艰苦奋斗的“地质之魂”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杜绝违规吃喝,根本在于筑牢思想防线,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艰苦奋斗的正能量,让“俭以养德”融入地质人的血脉。春秋时期鲁国正卿季文子,辅佐文公、宣公、成公三代君主,始终以俭为荣,“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有人劝他“大夫之家,当讲究排场”,他却回答“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吾是以不敢”。
季文子的“俭德”,与江西地质精神高度契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地质人背着罗盘、地质锤,在赣鄱大地上风餐露宿,一两个馒头、一壶清水就是一顿饭,却用脚步丈量出了江西丰富的矿产资源。如今,我们的工作条件改善了,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丢。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地质事业是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事业,容不得半点奢靡之风。地质人是攻坚克难、担当奉献的群体,更要守住俭廉初心。让我们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镜、以纪律规矩为尺,持续深化违规吃喝整治,让清风正气吹拂每一个勘探现场、浸润每一个地质项目。让我们以“俭”立身、以“廉”成事,用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形象,为江西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答卷。
(局机关纪委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