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帮形成初期,各家各户只是将自己的马匹用于短途驮运。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进行长途贩运的货物逐渐增多,加之复杂的道路状况,单人匹马很难成行,也无力承担全部运输业务,于是便数人相约合伙同行,共运一批货物,从而形成了最初的马帮。清末民初,云南各地出现了一批大的商帮,有些更是富甲全国。云南的商帮大多拥有自己的专业性马帮,有些商帮就是由马帮直接发展而来。
经常以地为床以天为被的赶马人早已习惯了简单艰苦的生活方式。
专业性马帮有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从领导来讲,一般分为大锅头、二锅头、管事三等。大锅头1人,是整个马帮的头号首领,其它人要入伙搭帮,要向大锅头交纳一定数量的钱银。对大锅头的要求也比较全面,既要智勇双全,又要熟悉商情、各地的风土人情、道路和驿站的情况,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手段,能当家理财,管理好马夫、牲口和财物。二锅头为二号首领,大锅头不在时全权掌管马帮。管事则专门负责马帮内部的经济事务。马帮的大小按拥有牲口多少区分,5匹牲口为一把,5把为一小帮,设一小锅头负责。一个马帮少则几十匹牲口,多则成百上千。赶马人与牲口的比例,一般为4匹骡马配备一名赶马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