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5-09 来源:中国矿业网
4月24日—25日,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紫金矿业等单位承办的“2025年全国地质队长(院长)高级培训班”在紫金矿业总部召开。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自然资源部有关司局原负责人等受邀出席活动,并为培训班学员授课。
汪民以“关于新时代地质工作的一些思考”为题,结合50多年地质工作经验,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在地质工作的使命方面,指出其肩负探索地球奥秘的使命,具有先行性、基础性、战略性等重要属性,当前应走向资源与环境并重的发展新阶段;职责与任务方面,强调要深化基础地质研究,牢记地质找矿的历史责任,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持续推进地质工作的广义服务;改革与发展方面,分析了地勘行业改革的现状与困难,提出要尊重地质工作特点和市场规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地质工作现代化方面,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推进队伍结构调整,打造一流研究型队伍,为地质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陈景河董事长以“用市场思维指导矿产勘查与评价”为题进行授课,指出,“能赚钱的石头就是矿”是最简单的矿业经济学原理,也是市场经济对矿业的最基本认识,矿业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是可经济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矿床具有地质资源、技术经济和地质环境三种属性,矿产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应根据市场、技术、成本和政策环境的变化,用动态指标确定矿床的资源量和储量,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陈景河分享了紫金山金铜矿、巨龙铜业、紫金锌业、泽拉夫尚低品位资源大规模高效开发经验。他指出,紫金矿业以紫金山低品位资源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起家,紫金山金铜矿是紫金矿业创新经济地质理论的发源地和实践地,通过成本分析,创新经济地质理论,对矿床进行重新评价,并通过系统技术创新,大幅度降低边界品位,可利用资源实现“裂变式增长”,低品位资源实现高效益,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了“矿石流五环归一”矿业系统工程管理模式,指导了紫金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构建了紫金特色的技术经济资源模型。巨龙铜业在紫金收购后,根据“矿石流五环归一”矿业工程模式指导补充勘查和技术经济评价,资源储量实现裂变,铜、钼、银资源新增2.5倍,储量新增4.5倍,成为“中国第一大铜矿”,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通过发挥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地质勘探专业优势,对品位低、氧化率高的乌拉根铅锌矿持续开展“探边摸底”,实现5.5倍增储,并通过对矿体形态进行重新圈定,使大规模露天开采成为可能,成为全球入选品位最低、高剥采比、效益最好的铅锌矿山之一。通过持续开展地质采矿研究与优化,强化资源“二次利用”,优化选冶工艺实现低成本开发塔罗难选冶金铜矿、吉劳低品位金矿,项目在收购后一年即实现扭亏为盈,现已成为塔吉克第一大金矿和纳税第一大户。
陈景河深度分析了全球和国内矿业形势。他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地缘政治与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全球矿产供需格局深刻改变,重要资源的相对短缺,支撑了矿产品价格相对高位运行,能源革命和智能化浪潮共振催生大批新技术、新产业,新能源矿产需求预期大幅增长。在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大环境下,矿业行业也会受一定影响,矿业企业要做好“过冬”的准备。
陈景河表示,历经32年跨越式发展,紫金特色全球竞争力初步形成,并形成了矿业全环节自主技术及工程实施能力。在近年全球勘查新发现显著下降背景下,公司依托强大的核心技术和能力,利用自研的先进探测设备,新发现了多宝山铜山超大型隐伏铜矿、塞紫金MG(玛格)深隐伏超大型铜金矿床,取得了重大勘探成果,有力支撑集团打造“超一流”矿企。紫金的“基因”里有诸多地勘因子,与地勘单位合作有许多共同语言,期待未来有更多合作机会,共同勘查具有重要找矿前景的潜力项目,特别是有望成为大型超大型规模的金属矿产项目,携手共进,为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此次培训旨在提高地质队长(院长)履职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把握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推进科技赋能高质量找矿,培育地矿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训班还邀请了五名地质工作的领军人才进行交流发言,来自全国近200家地勘单位的300多人参训。26日,参训人员还集中前往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开展现场教学。(紫金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