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2023年11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以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三队发挥地质勘探、测绘测量、文物鉴定等专业优势,与泰安市泰山区文旅部门建立紧密协作机制,通过科学系统的调查方法、精准规范的测绘技术、严谨细致的数据分析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为泰山区文物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目前,已完成全区182处不可移动文物点的现场复核工作,其中新发现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点48处,数据采集完整率和及时率均达到100%,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后续文物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协调,构建专业协作体系。山东局三队与泰山区搭建高效协作框架,按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制定《泰山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结合辖区文物分布特点,明确普查目标、技术标准及实施路径,为工作开展提供专业指导。在此基础上,联合建立区、街道(镇、乡)、社区(村)三级联动机制,派驻骨干力量融入工作专班,与地方组建联合工作队,明确“勘探队负责技术支撑、地方负责组织协调”的分工模式,实现专业资源与行政力量精准对接。为提升团队业务能力,三队协助组织了20余场技术培训与专题研讨,覆盖300余人次,帮助普查人员熟练掌握核心技能。创新建立“日调度、周汇总、月通报”协作机制,每日跟踪各片区进展,每周联合地方汇总数据,每月共同研判问题,确保普查进度始终可控。
实地调查,发挥专业勘探优势。山东局三队联系泰山区文旅部门组建多个专项调查小组,携带专业设备深入辖区各角落,完成全部不可移动文物点的现场复核,涵盖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史迹等类别,全面摸清泰山区文物“家底”。引入“四普App+多源遥感技术”数字化调查模式,实现坐标定位、影像采集、属性录入“三位一体”记录,保障普查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
质量控制,严守专业审核标准。山东局三队队员系统学习《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标准、登记表和著录说明》,严格执行队内制定的补充规范。为确保数据质量,实行“双人交叉核查+专业终审”制度。数据上传后,对于专家提出的审核意见,三队协同组织专题分析会,联合多部门工作人员深挖问题根源,制定针对性整改方案,形成“发现—整改—总结”的闭环管理机制,有效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以专业把关确保普查数据经得起检验。
宣传动员,推动专业知识普及。山东局三队协助泰山区策划“寻找身边文物”线索征集活动,发挥专业优势筛选群众提供的线索,从中发现多处具有价值的潜在文物点,为新发现文物登记提供重要支撑。队员们化身“文物保护宣传员”,结合实地调查开展“面对面”科普:向群众发放图文并茂的“文物普查明白纸”,用通俗语言讲解文物识别方法;现场演示勘探设备操作,直观展示文物调查过程;解读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提升公众保护意识。三队通过有效提升社会参与度,为构建“专业保护+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格局贡献了力量。
卜 凡